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2-01-06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刘艳艳  作者单位:胶南市人民医院,山东 胶南 2664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的27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3岁。结果:病变多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早期8例,表现为黏膜增粗紊乱,肠腔内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中期6例,肠腔内多发斑片状龛影,肠壁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可见“揿扣”样龛影及“双边征”。晚期13例,表现为肠管变形,多发炎性息肉形成。结论: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性病变,病情轻重不等,多有活动期与缓解期而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直结肠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瘘管形成、肛门直肠周围出血、直肠结肠癌变等,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诊断水平,及早发现和治疗。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和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27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岁~60岁,病程17 d~12 a,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可见WBC、RBC、脓球,OB(+),大便常规和镜检均排除肠道细菌感染和寄生虫。采用OPERA 2 000 X线机,遥控灌肠器。造影剂硫酸钡100 ml~140 ml,浓度110%W/V~150%W/V(颗粒均匀型)。

  2 结果

  2.1 部位

  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单纯累及右半结肠少见。

  2.2 X线表现

  早期8例,病变肠段张力增高,向心性痉挛收缩,结肠袋变浅甚至消失,肠蠕动增强,黏膜皱襞增粗紊乱,钡剂在肠壁上涂布不均,无名沟显示不清。可见表浅小溃疡形成,呈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结肠腔壁线毛糙呈小毛刺样改变。中期8例,肠腔内呈散在多发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龛影,结肠腔壁线呈不规则锯齿状,可见“T”字型或“揿口样”龛影及“双边征”。晚期13例,表现为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变窄、部分呈铅管样。肠腔内可见多发弥漫性类圆形、棍棒状、纤维状或丝状充盈缺损。

  3 讨论

  3.1 X线征象的病理学基础

  揿口样龛影:为黏膜下脓肿溃破形成底较宽、口较小的溃疡,侧位观如同揿口状[1]。双边征:黏膜下脓肿密集融合,底部相连续,即形成与黏膜表面平行的隧道样改变,造影时充钡即形成所谓“双边征”[2]。

  3.2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意义

  能较早显示结肠黏膜皱襞的变化,从而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并能明确病变范围、程度和分布情况,再结合结肠内窥镜检查更能得到进一步的确诊,给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

  3.3 鉴别诊断

  Crohn病:Crohn病常有小肠病变。结肠病变呈跳跃式和不对称性,易累及末端回肠和出现瘘。少有累及直肠者,且出血少见[1]。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多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病变一般呈连续状态,由下向上发展。家族性息肉综合征:除有无数大小不等的息肉外,并无结肠炎的改变,临床上便血为主要症状,且有家族遗传史[3]。结肠结核:大多累及回盲部和升结肠,发展趋势由上向下。

  【参考文献】

  [1]尚克中.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121.

  [2]刘林祥,于富华,尹化斌.临床放射诊断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289.

  [3]吴恩惠. 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6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