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20 浏览次数:440次
作者:翁敏,周德江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案上联合个体综合干预。结果 在16周的疗程末进行自设式生活质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个体的综合干预对肠易激综合征有效果。
【关键词】 联合个体治疗,综合干预,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近年已被公认为是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临床症状,大致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腹痛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05年7月至2008年1月我院消化科门诊病人。采用目前国际认同的1999年提出的IBS罗马II诊断标准:过去12个月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的2项:(1)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2)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3)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经大便隐血检查(为期3天连续进行)、声像学检查、钡剂灌肠、食管胃十二指肠或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1周中未正规服用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选择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19岁至68岁,平均为42岁。在性别、年龄、职业、体形等方面经医学统计学t检验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采取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案上联合个体综合干预。
1.2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对主要症状进行药物治疗。包括:(1)解痉剂:阿托品、普鲁苯辛、菪碱等;(2)止泻药: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轻症者使用吸附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3)导泻药:聚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或山梨醇;(4) 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替加色罗;(5)抗抑郁药: 氟西汀。观察组除上述治疗方案外,联合个体综合干预.初诊时即对患者求医原因(如恐癌心理)详细询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力求发现诱发因素(如饮食因素、某些应激事件等)并设法予以祛除,向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介绍人体胃肠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并讲解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类型,该组患者每周进行一次与家属的倾诉,让家属反馈信息,让家属密切配合解决患者心中的压力,就诊第一天起就记录患者平时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强行干预,腹泻患者避免进饮过冷、过热及刺激性食物.便秘患者多进食纤维素多的食物、蔬菜,腹痛患者增加蛋白质的含量以抑制结肠收缩.制订体育锻炼计划表,并由家属监督执行。作相关心理辅导控制焦虑、失眠、抑郁等,每周都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适当的治疗调整,并做好记录。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IBS诊治方案,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肠道功能正常,随诊检查无异常;好转:症状好转,大便次数减少,粪便性状接近正常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无减轻,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排便异常无改变。
2 结 果
2.1 随访结果
本次研究共入组8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实验组2例及对照组1例患者退出实验,原因为依从性差和失访,余77例患者均按实验设计要求顺利完成实验。采用SPSS13.0计算软件处理数据。
2.2 联合个体综合治疗的疗效
3 讨 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有资料统计,在西方国家,IBS患者占胃肠门诊占20%~30%[1]。情绪,饮食,生活习惯,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焦虑症,抑郁症也在现代社会中不再陌生,当IBS患者出现这些情感障碍时,会进一步加重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要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上应尽量遵循个体化原则,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药物、饮食、心理、运动等。这样即能增加患者对疾病及相关知识的了解,也能让其调节情绪,纠正错误,改良恶习,联合个体的综合治疗最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让IBS患者的生活能以健康的方式再继续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潘国中,曹世植,刘彤华等.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93~1297.
[2]Simren M,Abrahamsson H,Svedlund J,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 seen in referral centers versus primary care:the impact of gender and predominant bowel pattren[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1,36:54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