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1-11-23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何红艳,贺平 作者单位:成都肛肠专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来研究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实验组)和2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心理状况。结果 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中,在负性生活事件得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中,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 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分实验组也都高于对照组。结论 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便秘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提示在我国对功能性便秘进行药物与手术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治疗是必要的。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精神心理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vity betwee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psyhological factors. Methods Thirtysix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22 asymptomatic hea1thy controls were studied. This research adopted life event 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 scale to test the psychofogica1 factors.Results The rate of psyc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e group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ccompany with more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s in need of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besides biologic therapy.
[Key words]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sychological factor
便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或综合征,而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其概念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 (3次周)或排便不尽感、粪质干结。我国将慢性便秘按照病因学分为:慢性器质性(继发性)便秘、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前者是指有确定病因,如结直肠肛门病变、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直肠结构异常、药物等医源性因素,后者是除外上述器质性(继发性)所致的便秘。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倍受关注。本研究对来医院求治的一组FC患者展开相关心理学测试、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并设立健康对照组,以比较两者间存在的精神心理状况的差异,以期进一步论证与分析FC患者与精神心理学异常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FC患者36例,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19~62岁,选自成都肛肠专科医院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罗马Ⅲ标准,并无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对照组:健康者22例,男性7例,女性15例,年龄19~60岁,来源于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门诊体检或医院职工亲友中的成年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无消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可查,均无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受试前一周未服用任何药物。两组受试对象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实验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严格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保证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填写本院自拟的便秘症状问卷,便秘症状评分总得分为0至9分,评分越高,提示便秘症状越严重。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湖南医科大学杨德森、张亚林编制的50项版本)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SCL90)的测试。
2 结 果
2.1 生活事件量表评定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正性生活事件得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正性事件在疾病中的作用还不肯定[1],本文主要观察了负性事件得分,结果显示实验组负性事件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因而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有较多的生活应激事件。常见的应激事件有夫妻争执、工种变动、子女学习困难、家庭成员纠纷、家属重病、工作压力显著增加、子女就业、升学就业受挫等,尤以工作学习中的负性事件居多。
2.2 SCL90测定 SCL90包含有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其包括10个因子。实验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除敌对因子分无差异外,其他如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2.3 便秘症状总分与SCL90测试总分相关性。根据图1中资料,实验组便秘症状总分与精神症状自评总分之间存在正相关,便秘症状总分越高,精神症状自评总分越高。
3 讨 论
功能性便秘是以反复发生便秘,且难以用肠道的解剖结构或生化异常来解释为主要临床特征;其致病因素较复杂,发病机制复杂。随着Eng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越发受到重视,并使临床医生将生物和心理社会因素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精神心理因素在功能性便秘中作用机制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从脑肠互动(braingut interaction)高度认识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笔者认为,长期的社会因素影响与个体的心理应对方式交互作用可促使患者处于慢性应激状态,导致皮层下功能被抑制,位于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情感中枢、植物神经中枢和神经内分泌中枢的功能降低。情感中枢功能降低时,其对不良情感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当植物神经中枢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时,使括约肌收缩、胃肠道运动受抑制,而出现便秘症状;当神经内分泌中枢调节功能降低,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加时,使括约肌收缩、胃肠道运动受抑制,而出现便秘症状。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层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解剖部位。胃肠道功能的障碍,会引起同一部位的情感中枢所控制的各种情绪障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已有学者经实验证实情绪或应激可以改变结肠和小肠的运动,并且可以提高胃肠道的内脏感觉的敏感性,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临床实践也表明,功能性肠病患者多伴有抑郁和焦虑情绪,而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患者也常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表明便秘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FC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神经质个性,其神经质个性特征与焦虑、抑郁状态以及所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有一定关系,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国内外有关FC与某些特征性的心理因素相关的研究报道。同时通过对实验组每一患者的便秘症状总分与精神症状自评的总分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便秘症状总分与精神症状自评总分成正相关,便秘症状总分越高的患者,其精神症状自评总分越高,更有力地说明了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因此,对于功能性便秘,不能只进行生物治疗,对这类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对有病理心理的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是临床医生值得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eymannMonnikes I,Arnold R,Florin I,et al.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reatment plus multicomponent behavioral therapy is superior to medical treatment alone in the therapy of irritable bowel Am[J].Gastroenterol, 2000,95(4)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