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血凝的测定
发表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395次
作者:张帆1,2 庄建宏3 金鲁明4 于振海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2) 2山东单县中心医院 普外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吉林 吉林 132013) 4山东省中医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莱阳 265200)
【摘要】目的:了解下腔静脉隔膜型(MOIVC)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凝血机能特点,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128例MOIVC型BCS患者,取血浆后,用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Fbg)、纤维蛋白原浓度(Fbg-c)、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DD二聚体(DD)。结果:与正常组比,患者PT、PT-INR、Fbg-Time、TT和APTT数值升高,Fbg-c数值降低,2组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机能导致的血栓形成不是MOIVC型BCS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肝静脉血栓形成,凝血,布加综合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blood coagul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embrane of inferior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梗阻、血液回流障碍所导致的瘀血性门静脉高压症和下腔静脉高压症,BCS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疑难病,如不正确治疗,患者预后极差[1]。下腔静脉隔膜型(membrane of inferior vena cava,MOIVC)是BCS最主要类型,其病理基础是纤维结缔组织隔膜阻塞[2]、血栓形成和继发改变[3],关于其隔膜的形成原因争论极大,主要有先天性学说和血栓形成学说。本研究通过检测MOIVC型BCS患者的凝血机能,研究凝血机能导致的血栓形成与该疾病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3月—2008年12月MOIVC型BCS患者128例(患者组)。其中菏泽市立医院78例、菏泽单县中心医院50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28.8岁。以山东菏泽市立医院进行健康查体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正常对照(正常组),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8.2岁。所有人员均除外有心血管病、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家族史者。
1.2 仪器与试剂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全套凝血试剂盒为美国Dade Bebring公司产品。
1.3 凝血机能检测
确认患者在2周内未用任何治疗后抽血,枸橼酸钠抗凝管静脉取血,离心分离血浆后,用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rothrombin time-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时间(fibrinogen time,Fbg-time)、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 concentration,Fbg-c)、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和DD二聚体(D-dimer,DD)。所有测定在4 h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凝血机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患者的Fbg-Time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PT-INR、TT和APTT数值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c浓度降低(P<0.05);正常组和患者组的D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的BCS这一诊断名称的涵义更加广泛,凡是存在肝静脉流出道障碍的疾病均被包括在BCS的范畴之内(由心功能不全引起者除外),因而病因复杂。BCS以往文献报道是罕见病,临床分为隔膜型、肝静脉型、节段闭塞型和混合型4种类型。近几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的完善及医生对本病诊断认识水平的提高,病例逐年增多,多数大组患者见于印度、日本、非洲及中国等一些国家,英、美及欧洲报导的较少,其中下腔静脉受累及的MOIVC类型的报道呈升高趋势,其病理特点为血栓和继发改变[3]。因此把MOIVC作为一种特殊的肝静脉流出道障碍的疾病是一个很好的建议[4]。MOIVC是发生在下腔静脉的疾病,病因虽然不明确,但形成肝后静脉回流障碍的病理基础是纤维结缔组织隔膜阻塞、血栓形成和继发改变。而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流动状态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致血液发生凝固。有关MOIVC的隔膜来源,争论由来已久,有专家认为高凝状态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5]。
本研究结果显示BCS的患者PT、PT-INR、Fbg-Time、TT和APTT数值升高,Fbg-c数值降低。DD各组无明显差异。PT、APTT缩短提示血液高凝状态。AT-Ⅲ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抗凝血物质,占人体总抗凝血能力的50%~60%,其活性减低可提示体内高凝状态,如妊娠中后期、糖尿病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但反映体内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之一血浆DD水平未见明显规律。总之MOIVC患者没有高凝的状态,提示凝血机能导致的血栓形成不是BCS的主要原因。
由于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也是多种凝血因子合成的场所,并能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在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中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是否可能与肝功能出现损伤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enon KVN, Shah V, Kamath PS. The Budd-Chiari syndrome[J]. N Engl J Med, 2004,350(2):578-585.
[2] 王佾,张辉,郭成浩,等.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病理学及病因学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7):500-503.
[3] Kage M, Arakawa M, Kojiro M, et al. Histopathology of membranous ob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n the Budd-Chiari syndrome[J]. Gastroenterology, 1992,102(6):2081-2090.
[4] 边建朝,郭成浩.肝静脉流出道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地理分册,2009,31(4):157-159.
[5] Okuda K, Kage M, Shrestha SM, et al. Proposal of a new nolne-nclature for Budd-Chiali Syndrome: Hepatic vein thrombosisversus thrombosis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t its hepatic portion[J]. Hepatology, 1998,28(4):1191-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