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辅助治疗胃排空障碍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0-09 浏览次数:491次
作者:童一明,潘立东,卜文良 作者单位: 浙江省遂昌县人民医院城东分院323300 浙江省遂昌县人民医院
【关键词】 神经
胃动力障碍包括胃排空障碍(FDGE)和胃排空加速,临床上以胃排空障碍多见,是消化内科门诊的常见病之一。作者自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在麻醉科的配合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SGB)辅助治疗FDGE,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其中男38例,女54例;年龄17~58岁,平均(31±6.2)岁,病程2个月~16年。FDGE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Ⅱ标准[1],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症、肠易激综合症及胃肠手术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观察组),每组各46例。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常规治疗:莫沙比利片10mg,餐前30min口服,2次/d,奥美拉唑胶囊20mg,每晚1次,共45d为1个疗程;B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左侧颈前入路穿刺进行单侧SGB配合治疗,每隔5d 1次,阻滞用药为含维生素B12 0.5mg的1%利多卡因10ml,SGB操作由有丰富经验的麻醉科医师进行,以注射同侧出现霍纳氏综合症为阻滞成功标志,保证治疗成功率。
1.3 观察项目及标准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胃排空障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重复治疗情况,包括上腹胀、恶心、呕吐、腹痛、烧心、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分别在疗程结束 和随访0.5年各评定疗效1次,有效者中如0.5年内复发或加重,接受过第2次及以上复治者,视为无效病例。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原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原症状基本消失,偶在进食后有轻微发作;(3)有效:原症状明显减轻,但进食后发作仍较频繁;(4)无效:原症状仅轻微减轻或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5 结果 两组疗程结束,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随访0.5年后两组疗效比较P<0.05;随访0.5年内治愈患者中复发B组6例,占原治愈组24%,A组8例,占原治愈组66.7%;复发或复加重而接受第2次(包括2次以上)治疗者B组5例,占10.9%,A组13例,占2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观察组半年后的治疗效果仍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和复治率低于对照组。全部病例在治疗及SGB操作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患者。
2 讨论
一般认为,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控按3个层次的相互协调作用实现:(1)孤立于大脑之外的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ENS)的局部调控;(2)椎前神经系统调控,其接受和调控来自ENS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两方面的信息;(3)CNS调控,主要由脑的各级中枢和脊髓受内外环境变化时传入的各种信息,经过整合,由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将其调控信息送到ENS或直接作用于肠道效应细胞[2]。作者认为FDGE的发病原因,与内外环境因素及上述ENS、CNS、椎间神经系统的调控失调及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
促胃动力药莫沙比利为选择性外周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元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即通过前述(1)ENS的调控作用,增强胃肠运动,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发现单用促动力药或与制酸剂合用治疗FDGE效果不甚理想,且治疗后复发率极高。
SGB辅助治疗FDGE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星状神经节为位于C7、T1横突前方,是由颈下神经节和第1胸交感神经合并形成的节前交感神经节,其支配的内脏神经系统分布非常广泛[3]。SGB的作用主要有中枢作用和周围作用两方面,中枢作用通过调理下丘脑的维护内环境稳定机能而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其周围作用是由于被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后纤维的功能受到抑制,消除了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分布区内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脏器血管运动、腺体分泌、肌肉紧张、痛觉传导功能也受到抑制[4]。SGB对内分泌系统也有较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主要是对松果体的作用,抑制了5-HT4、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5]。作者认为,SGB正是通过增强和恢复前述CNS、椎前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本观察表明,采用SGB辅助治疗FDGE疗效稳定,复发率低,近、远期效果均满意,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a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 process. Gut,1999,45:1~5.
2 李德淑. 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国消化杂志,2003,23(4):220.
3 赵俊,张立生,主编. 疼痛治疗学.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67.
4 李仲廉主编. 临床疼痛治疗学(修订版). 第2版.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1.
5 刘小立,牛爱清,主编. 星状神经节阻滞.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