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的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1-09-16 浏览次数:393次
作者:刘艳艳 作者单位:胶南市人民医院,山东 胶南 266400
【摘要】目的 :提高胃肠道穿孔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病例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年龄43岁。结果:胃溃疡穿孔12例,胃癌穿孔1例,胃镜检查术后并发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4例,外伤所致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腹液,小网膜囊积气,肠胀气,肝肾隐窝积气,双壁征,镰状韧带征,腹脂线异常,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提高胃肠道穿孔的X线诊断率,必须提高气腹的检出,注意穿孔后无气腹的病例,并要结合临床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气腹及假气腹。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X线,诊断
胃肠道穿孔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X线检查的目的是结合临床所见尽早确定穿孔的存在。
1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病例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岁~70岁,平均43岁。有胃溃疡病史者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4例,胃癌病史1例,胃镜检查术后1例,腹部外伤后2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并有面色苍白,肢体发冷,脉搏细速,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木板样强直,肠鸣音消失。采用OPERA 2000 X线机,多体位透视检查。
2 结果
2.1 X线表现 立位或半卧位可见双膈下游离气体26例,一侧膈下游离气体2例,膈下未见游离气体2例,双膈下气液平9例,肠胀气21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仰卧位可见双壁征3例,小网膜囊积气1例,镰状韧带征1例,肝肾隐窝积气1例,腹脂线模糊19例。
2.2 穿孔原因 胃溃疡穿孔12例,胃癌穿孔1例,胃镜检查术后并发穿孔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4例,外伤所致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
3 讨论
3.1 气腹征是胃肠道穿孔的重要征象,因此有必要提高气腹的检出 临床体会:使患者坐或半卧5 min~10 min后进行检查。这样可使游离气体有充分时间上升至膈下;注意观察少量游离气体。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膈下出现气泡、线条状、新月状透亮影。嘱患者稍向一侧弯曲,作倾斜位,可见其有移动性。但少量游离气体偶尔不能上升至横膈顶端,而依附于膈肌穹隆的前方或后方,正位不易观察,这时可变换体位,在斜位或侧位上可清晰显示,本组有1例病例;必要时短时间复查。对临床表现符合胃肠道穿孔的病例,注意短时间重复检查。
3.2 应注意穿孔后无气腹的病例[1] 小肠及阑尾正常时一般无气体,穿孔后很少有游离气腹征象,本组有1例外伤所致小肠穿孔病例,反复复查均未见游离气腹征象;胃后壁溃疡穿孔,胃内气体可进入小网膜囊内,如网膜囊不通畅,气体则局限于小网膜囊内,立位照片于中腹显示气腔或气液腔,即网膜囊上隐窝充气,而气体不进入腹腔。该组病例中有1例X线表现为小网膜囊积气及麻痹性肠胀气,经手术证实为胃后壁溃疡穿孔;腹膜间位或腹膜后空腔器官向腹膜后间隙穿孔,气体进入肾旁前间隙,还可进入腹膜后其他间隙,出现腹膜后其他间隙充气征象,而腹腔内并无游离气体。 除外腹部手术后、子宫输卵管通气后、腹腔内产气菌感染、肠气囊肿破裂等原因引起的气腹。
3.3 除外假气腹 疑似气体亮区而在不同X线照片上不改变位置的多为假气腹。常见的假气腹:充气扩大的肠管介于肝和横膈之间,例如间位结肠。结肠袋及其间隔是识别结肠的重要根据;充气扩大的肠管互相重叠,犹如双壁征;横膈下脂肪或网膜脂肪介于肝与膈之间;腹内或胸内脓肿;胃十二指肠憩室,胃扩张;膈疝、横膈不平滑;肺不张或气胸[2]。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14.
[2] 尚克中.中华影像医学(消化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