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例疣状胃炎镜下微波治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388次
作者:刘利波,张娟,杨静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 河北 承德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疣状胃炎病人采取镜下微波治疗作为病例组,58例采取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病例组分别为83(81.37%)、19(18.63%)、0(0.00%)、100%,对照组分别为28(48.27%)、14(24.14%)、14(24.14%)、72.41%。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结论:内镜下微波治疗疣状胃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疣状胃炎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疣状胃炎, 微波治疗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至2008 年间用微波配合药物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10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消化科2004 年至2008 年门诊及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腹疼痛、饱胀、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均经OLYMPUS 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符合《实用消化病学》诊断标准[1],并经病理证实无癌变。病例组102 例, 其中男性59 例, 女性43 例, 年龄19~74 岁, 平均年龄48.5 岁。对照组58 例, 男性38 例, 女性20 例, 年龄20~69岁, 平均年龄47 岁。病灶位于胃窦共158例,波及胃体者32例。每个病例隆起病灶最少为2~3处,最多为20~30处。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肌注654 -2 10mg ,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其余准备同常规胃镜检查。术前常规行病理检查、尿素酶及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旋杆菌。进镜至胃内疣状结节隆起病灶处,自胃镜活检孔道插入微波导线,以微波功率50~80mA(根据疣状隆起的大小调整功率),时间4s ,对隆起病灶凝固烧灼,使病灶变白、萎缩、平坦,对较大的隆起病变周边再行多次烧灼。以15~20处/次为基准,病灶较多的特殊病例需要休息2周后二次治疗。术后禁食2h,后流食3d,半流食3d,根据烧灼之病灶多少恢复饮食规律。术后HP(+)者给四联抗HP 治疗1周,然后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再继续用2~3周;HP(-)者给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3周。对照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同病例组微波术后药物治疗方案。术后1个月复查胃镜.
1.3 疗效判定:①治愈:症状消失,胃镜下疣状隆起消失,胃粘膜炎症改善。②好转:症状较前好转,胃镜下疣状隆起基本消失或部分消失。③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下疣状隆起无明显变化。
2 结 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情况: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病例组分别为83(81.37%)、 19(18.63%)、0(0.00%)、100%,对照组分别为28(48.27%)、14(24.14%)、14(24.14%)、72.41%。各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微波联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2.2 并发症:102 例镜下微波治疗的患者无1 例发生穿孔、出血等不良反应。有28例患者因胃内隆起型病灶较多(20~30处),分一次或两次烧灼术后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经保护胃粘膜、抑酸治疗3~4d后症状消失。
3 讨 论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根椐镜下形态可分为未成熟型(不完全型)和成熟型(完全型)疣状胃炎[2]。未成熟型主要由组织炎症水肿引起,病变隆起较低,顶部的脐样凹陷大而浅,病变可在数日或数月内消失。成熟型由未成熟型转变而来,隆起性病变主要为组织增生所致,不易消退,内镜下形态特征为隆起较陡而高,顶部脐样凹陷小而深或脐样凹陷消失呈息肉样[3]。
疣状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可能与Hp 感染、胃酸增高、变态反应、免疫因素等有关。因此过去采用抑酸、保护胃粘膜、抗Hp药物治疗,对于不完全型疣状胃炎可达到治疗效果,而完全型疣状胃炎只口服药物治疗短期内可以控制急性炎症, 病灶却不能完全消失, 因此症状反复发作,而且病变可发展至全层肠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所以彻底治愈完全型疣状胃炎非常重要。
近年来许多研究[4~6]报道了微波治疗疣状胃炎,得到了很好的疗效。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短波长、高频率的特性。内镜下微波治疗,就是将微波引入体内,并作用于局部组织,以其很小范围的高温,达到凝固治疗的作用,造成组织脱水、蛋白凝固,变性和坏死[7]。并可使胃粘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改善了局部营养和代谢,也使局部免疫防御力改善,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其热惯性小,治疗深度可控性较高,治疗后创面的吸收功能良好,恢复快,治愈率高。在本研究中,病例组全部接受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在局部物理治疗的同时给予抑酸、保护胃粘膜、抗Hp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达到了很好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而且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总之,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完全型疣状胃炎,疗效好, 并发症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5- 246.
[2]孟宪镛,主编. 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79 - 81.
[3]张志宏. 内镜微波治疗的进展[J]. 中华消化杂志,1992 ,12 (6) :316.
[4]刘玉春.综合治疗疣状胃炎87 例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2002,12,(3):268- 269.
[5]张炳新,王天连,李元平. 内镜微波治疗疣状胃炎和难治性胃溃疡64例[J]. 临床荟萃,1997,12:1031.
[6]王昌泉,王明松.微波配合药物治疗12 例疣状胃炎[J].交通医学,2000,14:280.
[7]蔡华. 内镜微波治疗术[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