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微波治疗消化道息肉115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1-21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潘国荣 作者单位:528305 广东佛山,桂洲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消化道
我院2001年6月~2005年6月经微波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115例,共凝除息肉148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5例患者中,男78例,女37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平均48岁。其中单发息肉73例,多发息肉45例。148颗息肉中,直径最小0.3 cm,最大1例1.2 cm×1.5 cm×6 cm的长蒂息肉,其中0.3~1 cm 96颗,1.1~2 cm 40颗,2.1~2.5 cm 10颗,大于2.6 cm 2颗。形态:广基息肉80颗,短蒂息肉46颗,长蒂息肉23颗。部位分布:食管8颗,胃57颗,十二指肠38颗,结肠息肉38颗,其中直肠18颗,乙状结肠11颗,降结肠6颗,横结肠2颗,升结肠1颗。息肉全部经病理确诊。病理类型:炎症息肉59颗,腺瘤样息肉21颗,增生性息肉14颗,慢性炎症14颗,炎症伴不典型增生20颗。
1.2 方法与结果 115例患者148颗息肉全部凝除治愈率为100%。2~4周复查内镜,息肉消失,局部黏膜光滑。凝除息肉后,配合药物治疗(抗溃疡治疗)2周,患者原有自觉症状好转或消失。治疗过程中,除3例多发性息肉患者术后出现腹部不适、隐痛,持续1~2天自然缓解。1例结肠息肉(直径2.5 cm),术后便血1天,口服止血药3~5天后大便潜血阴性。其余病例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病例无并发症。
2 讨论
微波作为生物效应能量,使极性分子随微波频率旋转摆动,同时其中的离子及所带的胶状粒随微波而产生热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坏死,国外学者曾成功的用微波对脑瘤、早期胃癌等进行了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国内有学者先后报道了微波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均获较好疗效。我院115例患者148颗息肉的治疗同样获得100%的治愈率。微波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与高频电灼圈套法比较,本法对高频电烧圈套法困难的宽度或无蒂息肉均适应,而且多发息肉治疗上也比较方便。微波内镜治疗与激光治疗比较,微波内镜加热达到组织凝固所需过程,远较激光外部加热为慢,故危险性也小,而且靶组织中的极性分子、离子产生高速震荡,只有在微波天线前端与组织接触时才发生,只要对准息肉,不会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也对内镜前端损伤小,比较安全。全组128颗息肉凝除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微波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安全可靠,无痛苦,无并发症,对较小单发息肉几分钟即可完成治疗,对较大有蒂息肉可与电凝电切配合,以期一次凝除息肉,达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内镜下的微波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息肉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