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加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1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1-20 浏览次数:441次
作者:黄万平 张文辉 汤海涛 张云赣 邹赟 袁财莲 作者单位:336600 江西分宜,分宜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关键词】 地塞米松加替硝唑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期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UC主要是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的口服用药及直肠用药,但口服用药用量大、副作用多,且口服用药疗效不尽如人意,我院采取地塞米松+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UC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是近期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作为病例选择对象:(1)符合1996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均有肠镜及组织学检查。(2)活动期:轻、中、重型病例。符合上述条件者21例,按病情轻、中、重三型:轻型15例,中型4例,重型2例;按病变范围:位于直肠8例,直乙结肠10例,左半结肠(结肠脾曲以下)3例。初发者9例,复发12例。
1.2 观察方法及疗效判定
1.2.1 药物组成 入选者停用其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应用地塞米松10 mg+替硝唑100 ml保留灌肠,每日1次,疗程10~14天,间隔5~7天,可重复治疗,用药期间记录症状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症状改善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治疗前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糖等。
1.2.2 疗效判定标准[1]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后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纤维结肠镜复查及病理检查无改善;无效: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2.1 疗效综合评定 21例患者中,近期治愈11例(52.4%),有效7例(33.3%),无效3例(14.3%),总有效率(近期治愈率加有效率)为85.7%,除3例(其中1例反复发作十余年)无效外,其余患者用药3~5次后起效,便血及大便频繁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6例初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药3次后,临床症状就得到明显改善,病程长,病情重者,则疗效差,4例复发,3例无效。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结肠炎。在实际中,该病发病率低,病例数较少,本组病例采取自身观察对照,所有病例曾口服SASP、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都不能维持一定时间,短期复发。地塞米松为非特异性抗炎及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目前已公认对UC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疗效,而替硝唑则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继发厌氧菌感染,而且采取地塞米松保留灌肠一般不需要减量使用。我院采取地塞米松+替硝唑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结果显示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活动期轻中度以左半结肠、直肠为主的U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钟英强,陈为宪.腐殖酸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消化病杂志,1999,11(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