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型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
发表时间:2011-01-17 浏览次数:407次
作者:罗致,黄赞松 作者单位:1.广西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田东,531500;2.右江民族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广西,百色,533000
【关键词】 疣状胃炎 胃镜 物理疗法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国内报道检出率为1.22%~3.3%[1],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于皆平等[2]依其内镜下表现将疣状胃炎分为未成熟型和成熟型。成熟型胃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于症状消失后复查胃镜时,隆起糜烂病灶依旧存在[3]。有报道[4]单纯药物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9.4%。国内外开始在内镜下治疗疣状胃炎,初步显示出操作方便、创伤较小、安全性及疗效较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疣状胃炎内镜下光电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上已有30年的历史,用于消化道临床治疗证实具有确切疗效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射频发热方式为变频电流凝固,发热最高温度是105℃。其原理是用750kHz的电磁波,在人体的黏膜病变组织里产生细胞等离子体的场效应作用,在低温≤70℃等离子体的传导下,使得病变组织中的细胞分子结构分解成碳水化合物和氧化物,能使黏膜病变组织产生瘢痕性收缩和消融[5]。这种消融治疗不同于其他热凝治疗,微波、热极、电凝在治疗中都存在着压迫组织的作用,组织凝固后毛细血管的循环通道已被破坏,恢复时间长。而射频消融术对黏膜组织没有压迫性,不产生烟雾和火花,微循环通畅。治疗深度可控性较高,<2mm,与氩等离子束凝固(APC)相比各有特点。有报道[6]内镜下射频消融配合胃三联药物治疗慢性疣状胃炎51例,疣状隆起消失率为100%。余容等[7] 用射频治疗仪治疗疣状胃炎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如对射频消融治疗操作掌握不好也可引起胃黏膜组织损伤,进一步受胃酸等因素作用,可导致溃疡出血、穿孔。因此应根据病灶的大小和范围,调整输出功率和治疗时间来控制深度,熟练掌握治疗操作技术,从而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微波治疗
内镜下微波治疗的机制:微波能通过辐射电缆进入体内,在微波磁场作用下,组织细胞内的极性分子、正负离子及所带胶状粒瞬间产生高频振荡转动,分子间高速摩擦和碰撞产生热能,使病变部位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无菌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凝与激光之间,与激光及高频电凝原理不同的是,高频电凝及激光光凝是外部加热,微波是一种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将微波热能引入体内以其很小范围的高温将增生性病变凝固除去[8]。微波烧灼破坏了局部Hp生存环境,更有利于药物清除Hp[9]。微波发热最高温度150℃,其辐射加热的穿透力虽较强(1.7cm),但它可选择性对病变加热,对正常组织损伤轻微或不损伤,比激光及高频电凝治疗危险性明显减少。微波热效应可使胃黏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以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保障血液灌流,增加氧和营养的供应,加快组织修复,有利于炎症消退[10]。陈哲[11]应用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44例,治疗轻、中度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均为100%,重度成熟型疣状胃炎治愈率为93.2%,并且经微波治疗后的病例临床症状随病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内镜微波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热极治疗
热极治疗是利用高温热探头使局部组织快速升温,蛋白质凝固,进而病灶组织坏死、脱落和创面逐渐恢复[12]。发热方式为热传导和热辐射。目前国内生产HP-A100型热极治疗仪,主要把220V交流电预先变压成24V交流电,然后以此低电压作为发热电源使热极头温度从室温迅速上升,最高温度250℃,然后利用相对恒温发热的热极头接触性压迫疣状病变实施热凝、烧灼、汽化、炭化,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由于热极头涂有防粘连剂(四氟乙烯),少有发生因热极头粘连组织、牵拉、焦痂脱离所致继发性出血、穿孔。热极线缆无热辐射,不会引起内镜老化,热极头光滑、圆钝不会损伤内镜内检管道。罗致[13,14]应用热极治疗疣状胃炎31例,总有效率为100%,且经过热极治疗术2年复查无复发。储榆德等[15]开展内镜热极治疗8年来累计305例次,无穿孔发生。但国外有文献报道[16]热极治疗穿孔发生率为1%~3%,值得引以为鉴。研究结果表明[17]热极的温度170℃~240℃既能较快热凝又能达到有效破坏黏膜层的目的,凝固深度有自限性即限于黏膜层,提示治疗黏膜层病灶既有效又比较安全。与以往的高频、射频和氩离子凝固等治疗方法相比,热极除了可以点灼以外,还可以“平扫”,这样加快了治疗速度,尤其对于较多的疣状病灶更为方便。
4 高频电凝治疗
高频电凝治疗技术主要是利用电灼热效应产生局部高热,其发热方式为电弧凝固,最高温度300℃,可使组织水分汽化蒸发,蛋白凝固变性,病灶组织坏死、脱落,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有杀菌作用[18]。王立新等[4]采用高频电凝加中药治疗的方法消除疣状隆起220例,取得显著疗效,且不易复发。高频电凝治疗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穿孔。因此要严格掌握电凝电流强度、治疗时间与熟练的操作技术,术前做好出、凝血检查排除出血倾向,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常用圈套器等尖端对病灶进行电凝,凝固的组织容易粘在圈套器上。目前已有专门用来电凝的各式各样的电凝探头,可以减少组织粘连。
5 激光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有Nd∶YAG激光等。利用内镜配合,Nd∶YAG激光可直接将激光引入人体内腔,达到凝固、汽化和消除病灶的目的。Nd∶YAG激光发热方式为光辐射,最高温度达1000℃。应用低能量Nd∶YAG激光照射可消除胃黏膜糜烂组织,其热能通过吸收、传导和散射,使黏膜下层和肌层血管扩张,改善胃壁微循环,加快胃黏膜修复,治疗慢性复发性糜烂性胃炎具有作用快、效果好、复发率低等特点[19]。有报道[20]用Nd∶YAG激光治疗疣状胃炎疗效满意,未发生副作用或并发症。王德勋[19]用Nd∶YAG激光治疗糜烂性胃炎75例,总有效率为94.7%。激光疗法也存在局限性:治疗中光斑不能覆盖所有糜烂灶,尤其是片状糜烂面,因此,黏膜其他处炎症依然存在,仍有个别病例会复发。
6 APC术
APC术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其能量经电离的氩气由探头传导至靶组织表面,使组织凝固而达到破坏病变组织以及止血的目的[21]。APC发热方式为射频电流凝固,最高温度达1000℃。APC术的优点是组织凝固可限定于一定的深度,一般不超过3mm,不会引起消化道穿孔。在临床应用中,可调整功率及作用时间以达到比较安全的治疗目的。与激光光斑不能覆盖所有糜烂点的不足相比,氩等离子流是散发的,指向性好,可产生轴向及侧向电流传导[22]而自动搜寻治疗组织,达到病灶两侧及背面,能量在靶组织中分布更均匀。APC术过程产生的烟雾也远比Nd∶YAG激光少[23]。热极、射频消融、高频电凝和微波治疗均是热探头接触病灶,易发生组织粘连现象。APC不接触组织,避免由于探头与组织粘连而产生撕拉组织现象,减少出血及穿孔危险。有应用APC术治疗疣状胃炎能顺利彻底灼除病灶的报道[24]。陈秀英等[25]用APC术治疗疣状胃炎132例,对照组134例服药治疗,治疗组显效81例,占60.6%,对照组显效48例,占3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APC术治疗疣状胃炎是一种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方法。但APC术尚存在如腹胀、治疗部位疼痛、黏膜下积气导致迟发性穿孔、胃肠胀气、发热等副作用[26]。因此操作前设定功率及时间是关键,术中熟练操作、注意抽气,术后辅助用药,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7 内镜联合药物治疗
现已认为Hp感染是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许多研究者观察到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较一般慢性浅表性胃炎高。黄家淼等[27]发现疣状胃炎患者Hp阳性率达80.1%,同时发现单纯Hp根除疗法对未成熟型疣状隆起的疗效较好,但单纯Hp根除疗法对成熟型疣状隆起效果差,疗程结束后4周和6个月仅有6.9%和19.6% 的消退率。而胃镜下高频电凝对消除成熟型疣状隆起疗效显著,两者联合治疗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疗程结束后第4周和6个月治愈率达95.4%和87.1% ,说明联合治疗后,疣状病灶不易复发。近年一些研究结果显示[28,29],疣状胃炎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密切,在持续炎症的刺激下,病理组织学上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高,容易最终发生癌变。日本学者广田曾提出疣状胃炎-增生-胃癌的假说[30]。黄家淼等[27]随访结果显示:单纯根除Hp组有6.0%发生癌变,认为可能由于单纯Hp根除治疗未能使所有癌前病变逆转,部分与Hp根除失败有关,而联合组因既根除了Hp,又对难以治愈的成熟型疣状隆起进行高频电凝灼除,彻底摧毁了癌前病变,标本兼治,减少了胃癌的发生。说明应用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治疗有其优越性。尹东[31]用内镜下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32例取得1个月后症状缓解率达86.7%、疣状病灶消退率达95.3%的疗效。为了巩固光电治疗的效果,有必要结合药物治疗,如应用抗生素、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并积极消除引起糜烂性胃炎的不良因素。
【参考文献】
[1]吴云林.消化内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3-162.
[2]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45-246.
[3]付唆林,吴云林.疣状胃炎的历史、现状与思考[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3):155-157.
[4]王立新,王长洪,杨卓,等.内镜介入加中药治疗疣状胃炎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5):299-301.
[5]范惠珍,盛建文,谢萍,等.内镜下射频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4):296-297.
[6]胡仕林,贺降福,余蓉,等.内镜下射频消融配合胃三联治疗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临床观察[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9):920-922.
[7]余容,郭玲娟,胡小玲.射频治疗仪治疗疣状胃炎21例[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3):1159.
[8]李艳,金永兰,朱晓玲.内镜微波及药物治疗疣状胃炎12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3):360-361.
[9]王昌泉,王明松.微波配合药物治疗12例疣状胃炎[J].交通医学,2000,14(3):280.
[10]蔡华.内镜微波治疗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4-48.
[11]陈哲.内镜微波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16(6):850-851.
[12]储榆德,吴树瑚,许惠敏,等.内镜热极动物实验和治疗糜烂性胃炎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4):220-221.
[13]罗致.胃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2):136-137.
[14]罗致.内镜下热治疗疣状胃炎33例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07,2(5):497-498.
[15]储榆德,吴树瑚,许蕙敏,等.内镜热极动物实验和治疗糜烂性胃炎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4):220-221.
[16]Chung SC,Leung JW, Sung JY, et al. Injection or heat probe for bleeding ulcer[J]. Gastroenterology, l991,l00:33.
[17]盛剑秋,晨智敏,张英辉,等.热极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15(3):303-304.
[18]宋金东,王建平,施有奎.高频电治疗疣状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2): 210.
[19]王德勋.Nd∶YAG激光治疗糜烂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9,8(2):56.
[20]邓津生,刘文凯,贾建红,等.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1999,8(2):75-77.
[21]冯莉,吴云林,孙波,等.氩离子凝固术对猪胃黏膜的凝固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8(3):164.
[22]刘斌.氩等离子体凝固在内镜下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5):353-354.
[23]李辉.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癌性气道梗阻6例报告[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0,1(15):2617.
[24]周旋光,林红,薛鹏星.经无痛胃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及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84-185.
[25]陈秀英,袁晓英.氩等离子束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8,36(16):1643-1644.
[26]冯莉,吴云林.氩离子束凝固器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2,2(4):336-338.
[27]黄家淼,王利娜,胡维杰,等.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7):731-734.
[28]樊代明,陈强.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报道[J].中华消化杂志,1995,15(1):30-35.
[29]刘鼎男,袁东兴.疣状胃炎412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2006,35(9):816-817.
[30]吴云林.第一届国际胃癌大会报道[J].内镜,1995,12(4):245-247.
[31]尹东.内镜下射频配合药物治疗疣状胃炎32例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8,23(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