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酒精性肝病的有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22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黄加安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北海536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酒精性肝病(ALD)的有关因素。方法 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ALD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分析196例ALD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病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率高,症状好转后大部分患者再次酗酒,低收入嗜酒者肝硬化发病率高,而公司及机关人员、富裕家庭者脂肪肝的发病率高。结论 酒精已经成为我国肝病的常见病因,饮酒方式、职业、经济状况和ALD的发生有关。
【关键词】 肝疾病,酒精;饮酒
酒精性肝病(ALD)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及社交方式的改变,AL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ALD检出率为4.3%,酒精性肝硬化为0.68%,酒精性肝炎为1.51%,酒精性脂肪肝为0.94%,轻症ALD为1.21%。为探讨影响ALD的有关因素,现将我院确诊的196例ALD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8月门诊和住院诊断的ALD 196例,诊断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ALD诊断标准,其中男194例,女2例,年龄20~71岁,平均34.8岁,30~50岁为好发年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我国的法定公众长假内无明显发病例数增加。酗酒史4~49年,饮酒量30~500g/d,112例患者主要饮用产自本地、浓度20%~30%的廉价白酒,其余主要饮用各式白酒和啤酒。无固定职业、农民29例,渔民24例,企业工人23例,公司职员62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9例,其他职业9例。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122例,大学74例。饮酒频率3次/d 51例,2次/d 74例,1次/d 71例。吸烟137例,赌博19例,吸毒史2例。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轻症ALD 43例(21.94%),酒精性脂肪肝119例(60.71%),酒精性肝炎2例(1.02%),酒精性肝硬化32例(16.33%)。体力劳动和低收入者患酒精性肝硬化的比例较非体力劳动和高收入者高。机关工作人员及文职人员患脂肪肝94例,而其中体检发现酒精性脂肪肝81例,占脂肪肝患者的68.08%,此类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且常伴随有肥胖,明显超重,腹围增大。有习惯上午饮酒的51例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24例(47.06%),大部分ALD患者在症状好转后再次酗酒,不同职业的发病情况见表1。肝炎病毒感染:HBsAg阳性32例,HBeAg阳性22例,抗-HCV阳性2例。 表1 不同职业在各型ALD的发病情况 (略)
2.2 受教育程度与患病情况
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发病率无关,在嗜酒者中高中以下文化者的饮酒量80~500g/d,大学文化者饮酒量30~350g/d,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普遍饮酒量较大,饮酒频率高,且半数以上患者饮酒时间超过4h/d,饮酒时间与饮酒量有关。大学文化者患酒精性肝硬化2例,高中文化以下者30例。
3 讨论
ALD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病因[2],ALD的发生与饮酒量和年限有关,并且与饮酒量成正比。饮酒80~150g/d,持续5年以上可发生肝损害,而饮酒40~60g/d发生肝硬化的危险性会升高6倍;饮酒60~80g/d危险性增加16倍;饮酒210g/d,22年后50%发生肝硬化[3]。不同的个体对酒精的反应程度不同,人类对酒精存在个体差异,女性较男性更易产生肝损害,且临床症状更严重,本次分析男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主要是男性饮酒人数多于女性,而女性的饮酒方式通常和男性有所不同,大多数女性是间歇饮酒,饮酒成瘾者少,相对肝硬化而言女性更容易患其他类型的ALD。中青年是好发年龄,无固定职业和低收入者、体力劳动者易患肝硬化,这与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活动有关。营养摄入不足是发病的另一个因素,在这些酒瘾者中,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食物摄入较少,膳食中蛋白质含量低,营养结构严重不均衡,并且经常空腹饮酒。在充足的营养条件下,适当的饮酒量不会引起肝损害,但超过酒精中毒的临界值,膳食调节将无保护作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防止ALD的发生,营养充足者易患酒精性脂肪肝,在我国酒精性肝炎发病率较低。男性发病率高明显与酒瘾有关,酒瘾是发生ALD的基础,酒瘾者比单次、间断的酗酒更易患病,重视对酒依赖者的研究和干预是减少发生ALD的重要手段。酒精摄入的方式和种类在ALD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空腹饮酒发生肝病的危险性高,单纯饮啤酒等有色酒患ALD的危险性相对较低,空腹饮酒时,乙醇的胃肠道首过代谢增加,对内毒素的渗透性增加,酒精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从而增加对肝损害[4],乙醇在肝细胞内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及引起的代谢紊乱是导致酒精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较多且人种、饮食习惯及饮酒方式等与西方不同,肝炎病毒感染在ALD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我国ALD在临床表现及病理方面的特征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增加嗜酒者肝损害的概率,增加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酒精同样也可增加机体对HBV、HCV的易感性,酒精代谢产物可致免疫系统紊乱、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组织含铁量增加,谷胱甘肽下降加剧病毒对肝损害,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损害有协同作用[5]。
不同的教育背景使得人们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ALD的发病无关,但可能存在分型上的差异。吸烟、赌博不是导致ALD的独立因素,但会刺激嗜酒者的饮酒欲望和对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增加饮酒量,在嗜酒者中吸烟比例较高,而嗜赌者并无肝硬化明显增多病例,吸毒人员发病率低,可能与受到管制不能经常、持续饮酒有关。发生酒瘾的原因很多,有自身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环境的原因,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社交方式,减少对酒精的依赖性,防止酒瘾,对预防ALD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全国酒精性肝病调查协作组.全国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调查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4):231-234.
傅希贤.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7):386-388.
厉有名.酒精性肝硬化的分类及其诊断标准若干问题[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38-39.
鲁晓岚,罗金燕,陶明,等.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42-443.
刘厚钰.我国酒精性肝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7):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