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结直肠癌内镜及病理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02  浏览次数:414次

  作者:赵曙光 王旭霞 赵保民 刘震雄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

  【摘要】 目的 探讨近20年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60岁)结直肠癌(CR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87~2006年在我科确诊的CRC患者的内镜资料,将20年平均划分为两个阶段:P1期(1987~1996年)和P2期(1997~2006年)。按照年龄、性别、解剖位置和病理类型对CRC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近20年共检出老年CRC 329例,近年来老年CRC检出率无显著增高(P>0.05),但老年CRC占同期CRC总数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其中女性患者显著增多(P<0.01);P2、P1期老年CRC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8.8±5.4)岁和(66.8±6.3)岁,无显著性变化(P>0.05);直肠癌在两期中所占比例最高,直肠癌和结肠癌比例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远端结肠癌的比例显著降低,同时近端结肠癌比例增高(P<0.05);两期均以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两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近20年来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CRC发病情况正在发生变化,老年CRC患者的年龄有增高趋向,其中女性患者比例显著增多。CRC的解剖位置也发生显著变化,出现近端结肠癌增多,远端结肠癌相对减少的现象。

  【关键词】 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病理

  结直肠癌(CRC)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的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1,2〕。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其发病率以平均每年4.2%的速度增高,根据2002年中国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的报告,CRC在我国常见肿瘤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由70年代的第6位上升至90年代的第3位〔3〕。国内外多个不同人群的研究〔4~8〕证实过去数十年间结肠癌的解剖位置向近端结肠转移,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癌发病率增加,而乙状结肠癌发病率下降。我国老年人群CRC的解剖位置是否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我科结肠镜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的CR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观察西安及周边地区老年CR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变化趋向。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6年7月~2007年6月在唐都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的11 970例结肠镜检查中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CRC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检查时间、CRC部位和组织学结果等数据并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将CRC的解剖位置划分为3组:直肠、远端结肠 (乙状结肠,降结肠,脾区)和近端结肠(横结肠,肝区,升结肠,盲肠)。病程3月~3年,平均(13±6.5)月。共检出CRC 657例,检出率为5.5%,其中男性356例,女性301例,CRC患者的年龄18~90(平均57.9)岁。临床表现以血便为主,伴有便秘及大便性状改变者412例,不同程度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腹块者48例,顽固性贫血者53例,低位肠梗阻者92例,伴有全身乏力、消瘦、腹水者29例,无症状查体者23例。

  按照年龄划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将20年平均划分为两个阶段:P1期(1987~1996年)和P2期(1997~2006年)。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t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CRC的检出率和性别比 20年间共检出老年CRC 329例,P1、P2期分别为33和299例,占同期受检老年人数的10.8%和12.0%,检出率无显著增多(P>0.05),占同期CRC检出总数的28.2%和55.4%,老年CRC占同期检出CRC的比例显著增高(P<0.01);P1期老年CRC男女比例为2.30∶1,P2期男女比例为1.07∶1,女性患者显著增多(P<0.01);P1期老年CRC平均年龄为(66.8±5.4)岁,P2期为(68.8±6.3)岁,无显著性变化(P>0.05)。

  2.2 老年CRC解剖部位的变化 近20年CRC的解剖位置分布见表1,在各年龄组直肠癌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时期两组人群直肠癌与结肠癌的比例均保持相对稳定,无显著性变化(P>0.05)。 P2期与P1期相比,两组人群远端结肠癌的比例均显著降低,近端结肠癌比例均显著增高(均P<0.05)。两个时期内,两组人群间不同部位CRC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别(P>0.05)。

  表1 不同时期两组CRC解剖部位分布比较(略)

  与P1期比较:1)P< 0.05,下表同

  2.3 老年CRC病理分型 CRC病理类型有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等,两个时期CRC的病理类型分布见表2,以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其中非老年组腺癌显著增多(P<0.05),而黏液腺癌无显著变化(P>0.05);老年组病理类型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时期,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病理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时期两组CRC病理类型分布变化(略)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过去20年西安及其周边地区老年CRC患者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发现CRC的检出率为5.5%,与以前国内的报告一致。对老年CRC患者的性别比例分析发现,女性患者显著增多,与Li等的〔3〕结论一致。近年女性CRC患者比例逐渐增高可能与雌激素的影响有关〔9〕,已经证实雌激素影响胆固醇的代谢,进而影响胆汁酸的合成,而这一过程与女性CRC的发展密切相关〔10〕。有研究证实激素替代疗法可能降低女性CRC的发病率〔11〕。

  多个人群研究〔4~8〕证实过去40年中结肠癌的解剖位置向近端结肠转移。但不同年龄人群CRC好发部位国内外报告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右半结肠癌多见〔3,4〕,也有研究显示青年患者右半结肠癌多见〔5,6〕,还有研究不同年龄人群结肠癌好发部位无显著性差异〔6,7〕。本研究显示过去20年间西安及周边地区结肠癌的解剖位置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端结肠癌的比例增加,而远端结肠癌的比例降低,这种变化不仅出现在老年人群,也出现在非老年人群,CRC解剖位置的变化主要由于结肠癌中近端结肠癌发病率的增高引起,与Li等的〔3〕结论一致,不同于国内的部分研究〔6,12〕。

  结肠癌解剖位置向近端结肠转移还可能与其组织来源及遗传因素有关。近端和远端结肠的胚胎学来源、形态、生理和功能存在显著差异。盲肠、升结肠、肝曲和近端三分之二的横结肠来源于中肠,而脾区至肛管则来源于后肠,胚胎学来源不同的两部分血供不同、功能不同,近端结肠主要与水的吸收和粪便的固化有关,而远端结肠则以储存功能为主。对葡萄糖、多胺等物质的代谢方式也不同,因而有人认为不同来源的器官部分,对致癌物质的敏感度也不同〔13,14〕。此外,许多基因因素也与结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近端结肠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的发生,p53基因变异与远端结肠癌的关系,进一步对肿瘤相关位点基因变异的研究有可能对结肠癌的解剖位置向近端结肠转移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线索。Gonzalez认为同时患有以下5种疾病之一者,如充血性心衰、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溃疡和糖尿病者发生近端结肠肿瘤的可能性增大〔9〕,而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这些疾病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多,从而引起近端结肠癌的发病率增高。West 等〔15〕证实高蛋白饮食增加了远端肿块的机会,而高脂饮食则增加了近端结肠癌的可能。

  本研究显示,老年CRC病理学以腺癌和黏液腺癌为主,其中老年组腺癌、黏液腺癌的比例无显著变化,而非老年组腺癌增加,黏液腺癌的比例下降,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Pisani P,Parkin DM,Bray F,et al.Erratum:estimates of the worldwide mortality from 25 cancers in 1990〔J〕.Int J Cancer,1999;83(1):1829.

  2 Zheng S.Recent study on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early detection and novel related gene〔J〕.Chin Med J,1997;110(4):30910.

  3 Li M,Gu J.Changing pattern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China over a period of 20 year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30):46858.

  4 Cheng X,Chen VW,Steele B,et al.Subsitespecific incidence rate and stage of disease in colorectal cancer by race,gender,and age group in the United States,19921997〔J〕.Cancer,2001;92(10):254754.

  5 Okamoto M,Shiratori Y,Yamaji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ite of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colonoscopy findings〔J〕.Gastrointest Endosc,2002;55(4):54851.

  6 杨 磊,丁彦青,张进华.广东地区2037例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11):11713.

  7 谢正勇,卿三华.国人青年结直肠癌解剖部位分布及临床病理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0):15114.

  8 Chiang JM,Chen MC,Changchien CR,et al.Favorable influence of age on tumor characteristics of sporadic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patients 30 years of age or younger may be a distinct patient group〔J〕.Dis Colon Rectum,2003;46(7):90410.

  9 Gonzalez EC,Roetzheim RG,Ferrante JM,et al.Predictors of proximal vs distal colorectal cancers〔J〕.Dis Colon Rectum,2001;44(2):2518.

  10 Fleshner P,Slater G,Aufses AH Jr.Age and sex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Dis Colon Rectum,1989;32(2):10711.

  11 PaganiniHill A.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elderly women〔J〕.Dis Colon Rectum,1999;42(10):13005.

  12 赖 琳,詹 俊,李楚强,等.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576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9):103740.

  13 Bufill JA.Colorectal cancer:evidence for distinct genetic categories based on proximal or distal tumor location〔J〕.Ann Intern Med,1990;113(2):77988.

  14 Distler P,Holt PR.Are rightand leftsided neoplasms distinct tumors〔J〕? Dig Dis,1997;15(45):30211.

  15 West DW,Slattery ML,Robison LM,et al.Dietary intake and colon cancer:sex and anatomic sitespecific associations〔J〕.Am J Epidemiol,1989;130(5):8839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