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内镜下检出8609例胃癌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02  浏览次数:476次

  作者:龚锦容 郑文棋 杨长青 作者单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莆田 351100

  【关键词】 胃肿瘤;胃镜检查

  莆田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国内有些地区已居恶性肿瘤首位,统计本科10年间经胃镜检查的8 609例胃癌患者,分析本地区胃癌发病状况及可能的演变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01—2007-12月我院消化内科胃镜检查患者,剔除2 385例2次或多次重复检查的例数后,总有效病例数89 679例。

  1.2 方法

  根据胃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胃癌,胃癌分类采用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法(ICD-0),组织学分型参照WHO分类。将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包括胃底癌、胃体癌、胃窦癌),癌肿占据2处或以上部位的称为多部位癌,并进行检出率、构成部位、性别、年龄、病理分型等相关统计分析,排除其他上消化道肿瘤如食道癌、十二指肠癌、淋巴瘤及良性肿瘤等。

  2 结果

  1.1 胃癌检出率 89 679例患者中检出胃癌8 609例,检出率为9.6%。

  1.2 构成部位 贲门癌3 013例(34.9%),非贲门癌4 979例(57.8%)和多部位癌617例(7.1%)。非贲门癌中胃底癌152例(1.7%),胃体癌2 103例(24.4%),胃窦癌2 724例(31.6%)。

  1.3 性别 男性5 898例,女性2 711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贲门癌男、女性别之比最高,为3.94∶1(2 403/610);非贲门癌为2.48∶1(3 549/1 430);多部位癌为2.29∶1(430/187)。非贲门癌中,胃底癌为2.61∶1(110/42)。胃体癌为3.2∶1(1 603/500),胃窦癌为2.86∶1(2 020/704)。贲门癌与非贲门癌男、女性别比差异显著(P<0.01)。

  1.4 年龄 发病年龄21~87岁,平均年龄为55岁,分为青年组(≤40岁)498例;中年组(41~59岁)5 323例;老年组(≥60岁)2 788例。

  1.5 组织病理学检查 贲门癌中,腺癌为73.6%,鳞癌为5.4%,未分化癌为2.1%,病理分类未明的为18.9%;非贲门癌中,腺癌为86.4%,未分化癌为1.9%,分型不明为11.7%。

  3 讨论

  胃癌的病因虽然尚不确切,但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发病多发生在中老年,在40~60岁者占2/3[1]。莆田地处东南沿海,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较为落后,农村人群中少食蔬菜和水果,常食腌制食品,喜爱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是胃癌高发的客观条件。本组的分析统计虽不能准确估计出本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但从一侧面说明了该地区胃癌的发病情况,本组胃癌检出率为9.6%,与文献报道的2.9%~10.7%一致。

  本组研究显示胃癌的发病年龄上呈凸型,以平均发病年龄(55±5)岁为发病高峰,然后<50岁、>60岁发病逐年降低。在8 609例患者中,男性5 898例,占68.5%,且男性贲门癌达到胃癌总数的27.9%,处于首位,吸烟者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2],这可能与本地区男性吸烟、饮烟人群多有关,况且男性在生活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女性大,女性还有雌激素保护。

  发达国家胃癌死亡率近30年有所增加,主要原因贲门癌明显增加[3,4],还可能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关。我们发现莆田地区贲门癌已占胃癌总数的35.1%,与胃体癌一样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胃窦癌呈逐年下降,有远端胃癌发病率下降及近端胃癌增加的迹象。

  研究分析显示本地区处于胃癌高发区,贲门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且存在明显的高发年龄段。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1-453

  2 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0-465

  3 Peek RM Jr,Blaser MJ.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denocarcinomas[J].Nat Rev cancer,2002,2:28-37

  4 Brown LM,Devesa SS.Epidemiologic trends in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J].Surg Oncol Clin N Am,2002,11:235-2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