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体会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828次

作者:刘仁鹏    作者单位:332200 江西瑞昌,瑞昌市人民医院内一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方剂。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 腹水 低白蛋白血症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引起,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期[1]。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阳虚、肝肾阴虚六型[2]。笔者自2004年1月~2008年5月共收治肝脾血瘀型8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瑞昌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部,所有患者均出现或合并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腹水、蜘蛛痣、肝掌、脾肿大、白蛋白减低,均经我院肝功能、彩超或CT检查进一步证实,所有患者做AFP均为阴性以排除“原发性肝癌”可能。男62例,女22例;年龄32~67岁,平均46.5岁;病程2.6~8年,平均5.9年;白蛋白减低84例,脾肿大76例,腹水84例,肝掌、蜘蛛痣70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全国防治方案》中的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而制定。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辨证治疗  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型。肝脾血瘀型84例,症见腹胀、肋腹刺痛、面色黧黑、脉络怒张、手掌赤痕、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唇色紫褐、口渴、饮水不能下,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或芤(芤脉多见于失血病例),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莪术10g,川芎10g,当归10g,延胡8g,赤芍6g,瞿麦6g,大黄5g,陈皮10g,大腹皮10g,葶苈6g,赤茯苓15g,桑白皮10g,甘草5g,白芷10g。如症见大便色黑,芤脉,则加三七5g,侧柏叶10g;白蛋白减低加鳖甲10g。

    1.2.2  西医治疗  以上患者均以西医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肝功能不良给予护肝退黄治疗,腹水患者给予限钠、限水、利尿(多用安体舒通),低白蛋白血症定期输注白蛋白、新鲜血浆等。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8岁;对照组男3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岁。治疗组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服中医方剂“调营饮”,根据病情的情况酌情加减,每日两次。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疗效标准[3]  显效:患者腹水消退(根据B超结果)、肝功能正常、白蛋白明显升高或基本恢复正常、蜘蛛痣减少。有效:患者腹水明显减轻(根据B超结果)、肝功能基本正常、白蛋白较入院时升高。无效:腹水无明显消退(根据B超结果)、肝功能无明显变化、白蛋白无明显上升。

    1.5  结果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2%,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  讨论

  肝硬化在中医归属于“鼓胀”范畴。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多不理想,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大量资料证明中药对肝纤维化有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方中莪术、川芎、当归等药能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赤芍凉血活血,鳖甲能软坚散结,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减轻患者病痛,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3-466.

2  张伯臾.中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92-197.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0-4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