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神经鞘瘤2例
发表时间:2009-06-25 浏览次数:801次
作者:熊波
【关键词】 胃神经鞘瘤
患者1,男,54岁。以反复中上腹不适6个月伴呕血黑便10天于2003年6月8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因呕血及黑便住本院内科。胃镜检查提示:胃平滑肌瘤?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经输血及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1天前再次解鲜血便约1000ml,伴头昏、乏力、意识丧失,内科以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转我科。患者平素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体检:剑下压痛、肠鸣活跃。于2003年6月22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4cm×4cm×4cm,表面光滑、活动,位于胃窦大弯侧后壁,于黏膜下向腔内生长,肿块呈灰白色,于中央有一长约1cm、深1.5cm裂隙样溃疡并伴陈旧性出血,行胃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胃神经鞘瘤(胃壁)。免疫组化NBE阳性、Acrin阴性。痊愈出院。
患者2,男,64岁。以中上腹痛10个月于2002年1月6日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出现中上腹隐痛不适,无放射,伴反酸,嗳气,进食后胀痛明显。胃镜提示胃角溃疡、胃黏膜下肿瘤。于2002年6月13日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为一2.5cm×1.5cm×1.5cm大小条状物,质软,位于黏膜下,相应位置有小瘢痕,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胃黏膜下神经鞘瘤,痊愈出院,随访2年,病情无复发。
讨论: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来源于雪旺氏细胞,好发于大的外周神经干,特别是四肢及颈部,少数于后纵隔或躯干,发生于胃壁者罕见。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肿瘤发展缓慢,初时无明显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致胃黏膜局部血供不足,在凸出部分黏膜隆起处发生表浅的坏死,造成溃疡或糜烂时,可出现慢性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本组1例肿瘤中央呈裂隙样溃疡致消化道大出血,难与溃疡病、胃炎及胃的其他肿瘤相鉴别。肿瘤于胃黏膜下、肌层浆膜下均可发生 [1] ,以胃黏膜下发生居多。本组2例均位于黏膜下,肿瘤呈圆形、结节形或椭圆形,有包膜,多为单发,为实性,当肿瘤位于黏膜下并向胃外生长时,对胃功能影响小,症状轻,术前难确诊,本组无1例术前确诊。
本病术前检查,可行X线、胃镜、B超、CT等检查,但术前仅能定位,即使取活检定性仍困难,最可靠的是手术及术后病理确诊。病理诊断常需行免疫组化方法如:S-100蛋白、Len-T抗体、GEAP等进行鉴别 [2] 。
治疗上主张手术切除,预后良好,即使恶变,一般也不转移到区域淋巴结,手术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吴国柱.胃神经鞘瘤3例报告.实用癌症杂志,1996,12(2):144.
2 刘振疆.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实用癌症杂志,1996,11(1):63.
作者单位:402760重庆,璧山县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