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调理脾胃法对脑损伤综合征患者30例康复作用的观察

发表时间:2009-09-17  浏览次数:694次

作者:易爱文, 李素萍    作者单位:510000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易爱文);528200 广东 佛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李素萍)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干预结合调理脾胃法治疗脑损伤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 60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早期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四君子汤加味及健脾益气按摩以调理患儿脾胃功能。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16,P<0.05)。结论 早期干预结合调理脾胃法能更好的提高康复疗效。

【关键词】  调和脾胃; 脑损伤综合征; 干预; 四君子汤; 健脾益气; 按摩; 儿童

脑损伤综合征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已有临床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或其他脑功能障碍者[1]。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早产、缺氧等患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或避免其神经残疾,笔者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在早期综合干预的同时予调理脾胃法的临床观察,探讨调理脾胃法在早期干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01~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住院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60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最大11个月,最小4个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12个月,最小3个月。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头围、性别、喂养方式、分娩方式、胎次、单双胎因素、母孕年龄、家庭收入、生后并发症及治疗前月龄、体质量、头围等基本情况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脑损伤综合征诊断标准 有脑损伤或高危病史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诊断为脑损伤综合征:(1)1~12个月神经运动检查36项中出现3项以上或癫痫发作,眼不追光,对咯咯声无定向反应3项中1项明确存在;(2)总发育商≤85%或1个单项≤70%;(3)36项中存在1项加总发育商≤90%或1个单项≤80%;(4)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35分[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运用常规早期干预方法,主要是运动疗法、头针、推拿按摩(感知觉刺激按摩、节段性按摩、抑制异常姿势按摩及关节活动度按摩)、药物(东莨菪碱、川芎嗪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鼠神经生长因子)、早教训练及水疗。

  1.3.2 观察组 在以上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法(予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及健脾益气按摩)。

  1.3.2.1 口服四君子汤加味 基础方:党参10 g,茯苓、白术各9 g,甘草6 g。随症加味:厌食者加谷芽、麦芽、炒山楂各10 g,鸡内金3 g;易惊、多汗者加麻黄根10 g,牡蛎、龙骨各30 g;便溏者加煨木香、石榴皮各10 g;大便干结、便秘者加莱菔子、火麻仁各10 g;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各10 g;舌质淡苔腻者加厚朴10 g,砂仁3 g,苡仁10 g;舌质红者加麦冬、五味子、玉竹各10 g。每日1剂,水煎2次,煎至200 mL。3~6月龄于早中晚各服10~20 mL,6~12月龄于早中晚各服20~30 mL,3个月为1个疗程。

  1.3.2.2 健脾益气按摩 手法:(1)摩腹: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用一手四指腹或全掌着力于前腹壁,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旋摩1 min。(2)分推腹阴阳: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用双手拇指自剑突下分沿肋弓下缘分推50~100次,或自肋弓下缘分推至脐部两侧5~10次。(3)推揉中脘:患儿取仰卧位,操作者用指端或掌根按揉中脘穴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旋摩中脘穴称摩中脘;用食指、中指自喉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揉50~100次,按摩1 min,推50~100次。(4)补脾经:用大拇指旋揉患儿拇指罗纹50~100次。(5)推胃经(补胃经):操作者用拇指旋揉患儿拇指近端指节50~100次。(6)补肾经:用拇指离心性直推患儿小指罗纹面50~100次。(7)捏脊:患儿取俯卧位,操作者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向上推,拇指向下按压。沿督脉由下(长强穴)至上(大椎穴)缓慢推拿5次,在推至脾俞、肾俞时进行点压数次,以健脾益肾。健脾益气按摩手法可以消食和中、调节阴阳、理气血、和脏腑,改善胃肠蠕动及吸收功能,从而提高患儿体质,为康复训练奠定基础。按摩部位常选腹部、背部及手和腿部的相关穴位。选择以上健脾益气按摩手法3~5种,在常规推拿按摩基础上每日治疗1次,治疗20 d,休15 d,3个月为1个疗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u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完成1个疗程后,采用北京Gesell发育诊断量表、Vojta姿势反射及临床观察进行评估。(1)显效(正常化):社会适应DQ值提高20%以上,肌张力与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异常表现或残留的原始反射消失;(2)有效:社会适应DQ值提高10%~20%,运动功能有所改善,但原始反射残留,肌张力仍异常,Vojta姿势反射异常数量减少2项以上;(3)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2]。

  2.2 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后康复疗效 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后康复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au=2.116,P<0.05。

  3 讨论

  脑损伤综合征是高危儿脑损伤后在明确脑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行为异常等障碍前所引入的一个过渡性诊断。增加脑损伤综合征这一过渡性诊断,不仅可不漏诊脑瘫等疾病,同时还不扩大化诊断,并可使其他类型的脑损伤得到早期治疗[3]。

  脑损伤综合征在中医学科中还没有专有病名,属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先天胎禀不足,后天脾胃气虚是本病主要病机。小儿生长发育有赖于肾气的充足,先天之肾气需要后天之气不断化生气血滋养之。因此为充养先天之精,需不断提高脾胃气血生化之功。再者,小儿在生理上存在“脾常不足”。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较成人而言,对饮食精微的需要更加迫切;另一方面“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脏腑功能决定了小儿胃肠嫩弱。娇嫩的胃肠功能又限制了精微的化生和吸收,从而形成一对供需矛盾。明代医家万全将这对供需矛盾形象地称为“脾常不足”。此外,脾胃与脑在生理及病理上都存在相关性:在生理上,脾胃位居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共同调理气机升降,是生命活动的“枢轴”,在协调五脏功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作用。脾升胃降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有序,从而保持了脏腑活动正常,使脑的功能活动处于平衡状态。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亦与运动有关。因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肌肉、四肢均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气血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但运动之主宰则仍在脑。在病理上,脑部疾病的病因病机,无外乎火、痰、瘀、虚等,脾胃在其形成、致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即脾胃的功能失常,不能维持正常升降气血津液平衡,可致火、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出现多种病变。

  目前将调理脾胃法用于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报道尚少。笔者在脑损伤综合征患儿常规早期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四君子汤加味及健脾益气按摩调理脾胃功能,正常化率为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损伤综合征在早期干预治疗的同时,需注重调理脾胃功能,可进一步提高正常化率及康复疗效,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任世光,王淑哲,张育锦.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63165.

  [2] 吴丽.实用小儿康复医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156157.

  [3] 刘振寰,钱旭光.脑损伤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保健杂志,2006,14(12):616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