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60例分析支原体肺炎6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23 浏览次数:493次
作者:朱代林,陈友意 作者单位:咸宁市咸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咸宁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我们收集2002~2007年以咳嗽、喘息明显,肺部喘鸣音、湿罗音为临床特点的60例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2岁零4个月,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共37例(61.7%)。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②胸片示肺部炎性改变;③血冷凝集试验≥1∶64和(或)肺炎支原体补体结合(补结)试验≥1∶64或早、晚期双份血清补体结核抗体≥4倍。
1.3 临床表现
60例均有咳嗽,喘息52例,发热41例,胸痛2例,皮疹5例,关节痛1例,39例有喘鸣音。所有病例均无发绀、三凹征和呼吸困难。
1.4 胸部X线摄片
单侧点状、片状或云絮状模糊阴影14例(23.3%),双侧病变24例(40.0%),胸片无明显改变22例(36.7%)。按病变形态分:弥慢性网状、结节样阴影19例(31.6%),支气管肺炎样改变23例(38.3%);双肺纹理增粗14例(23.3%);胸膜炎及肺不张各2例。
2 结 果
全部病例均应用1~3种非大环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啶、西力欣、先锋美他醇、丁胺卡那等)3~10天,同时口服苏文氏合剂、苯海拉明糖浆、氨茶碱或全特宁,疗效不显,病情迁延。全部改用或加用红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白霉素等其中一种治疗,多先以红霉素25~35mg•kg-1•d-1静滴。4例因滴注红霉素1~2天出现呕吐和(或)上腹痛,即改口服交沙霉素或罗红霉素,全部治愈出院。住院天数最短7天,最长25天,平均14.1天。
3 讨 论
MP经飞沫传播,并可进入血液形成支原体血症,然后侵犯全身器官。MP吸附到上皮细胞表面的神经受体造成细胞破坏,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蛋白酶因素及神经毒、细胞毒等通过直接作用于感染者而发病。MP又可对B细胞和T细胞产生非特异性丝裂原活性,并能抑制非相关抗原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MP与人体心、肺、肝、脑、肾、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又可产生相应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引起多系统损害。
支原体为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为特效。参照各种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红霉素为最低(标准株的MIC≤0.006μg/ml),故以红霉素为传统首选药物。大环内酯类虽没有明显毒性,但存在胃肠道副作用,特别以红霉素为明显。本组4例因应用红霉素出现呕吐、上腹痛而需停用。对于喘息患儿,要注意大环内酯类与茶碱联合应用时,可抑制茶碱正常代谢,致茶碱浓度异常升高而导致中毒,因此联合应用应注意减量并监测茶碱血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