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回顾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16 浏览次数:477次
作者:王旭辉,张宁梅,何军 作者单位:解放军陆军第五医院超声科,银川 750004;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银川 750021;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银川 750004
【摘要】 为了解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HIE)发病现状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国内1997年以来报道的241例RHIE患者及我院1994-2007年收治的14例共2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04例,女51例,年龄5~71岁。有基础心脏病者54例(21%),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9例(90.7%)。静脉吸毒者156例(61.2%)。菌血症表现占100%,肺损害表现占84.3%。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赘生物的阳性率为100%,三尖瓣最常受累(77.6%)。136例血培养阳性,阳性率63.3%,其中金葡菌86例(63.2%),链球菌19例(14%)。死亡14例,病死率5.5%。静脉吸毒是我国RHIE的首要病因,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菌血症和肺炎,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具重要价值,本病预后良好。
【关键词】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病,菌血症
单纯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 Heart Infectious Endocarditis, RHIE)临床并不常见,约占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ous Endocarditis, IE)的5%~10%[1],除具有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般特征外,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又另具特点。由于近年静脉药瘾者的增多及心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广泛开展, RHIE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复习了国内1997年以来报道的RHIE相关文献24篇共241例及我院1994年至2007年收治的RHIE 14例共计255例患者的资料,以了解我国RHIE的发病现状,加强对RHIE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1997-2007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辑,检索 “关键词”为“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共检出相关文献24篇共241例,同时收集我院1994-2007年收治的14例RHIE患者资料。本文所需信息文献或病例资料中未记录或记录不准确的未予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204例,女51例,男∶女=4∶1,年龄5~71岁。有基础心脏病者54例,占21%(54/255),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9例(49/54),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右室起搏术后、二尖瓣脱垂和老年性退行性瓣膜病各1例。有静脉吸毒史者156例,占61.2%(156/255),年龄16~52岁(40岁以上2人),其中有基础心脏病者2例。
2.2 临床表现 255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Robbins提出的RHIE诊断标准[2]。本组所有患者均出现菌血症的不同表现,如发热(98.4%)、贫血(74.1%)、白细胞升高(69.4%)、血尿(28.6%),多数伴有乏力、不适和纳差。 84.3%的患者出现肺损害的各种表现,如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胸痛、气促,甚至呼吸困难;胸部X线或CT见单侧或双侧肺部感染、肺栓塞、肺脓肿、胸腔积液表现。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区出现返流性杂音者183例(71.8%),当出现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见腹胀、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肝颈返流征阳性。
2.3 超声心动图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赘生物,其中三尖瓣赘生物198例(77.6%),肺动脉瓣赘生物49例(19.2%),室间隔右室面或右室游离壁赘生物41例,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同时检出赘生物12例,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赘生物11例。右心扩大者83例,三尖瓣或肺动脉瓣不同程度返流者247例(96.9%)。
2.4 实验室检查 215例患者行血培养,136例阳性,阳性率6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6例(63.2%), 链球菌19例(14%),表皮葡萄球菌12例,真菌6例,其它13例(包括白葡萄球菌4例、粪肠球菌4例、大肠杆菌3例、绿脓杆菌2例)。血红蛋白降低者189例,白细胞升高者177例,血沉增快者217例,镜下或肉眼血尿者73例。血尿素氮大于9mmol/L 或肌酐大于178μmol/L者15例。
2.5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13例同时行手术治疗,233例(91.4%)治愈或缓解出院。91例(35.7%)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右心衰竭36例,胸腔积液16例,肺栓塞14例,肾功能衰竭12例,肺脓肿7例,脑梗死2例,血气胸、多发性外周动脉瘤、脾脓肿、急性肺水肿各1例。14例死亡,病死率5.5%,其中5例死于严重右心衰竭,4例死于肺栓塞,3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3 讨论
本文分析显示,近10年我国RHIE以静脉吸毒为首要病因。本组156例药瘾者中154例并无基础心脏病,E以中青年(16~40岁)居多,静脉吸毒者易患RHIE的原因:1)反复注射毒品,毒品中的颗粒物质不断冲击心内膜而造成损伤[3]。2)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多人多次共用一个注射器,有些药瘾者甚至用白开水或自来水稀释药品。3)吸毒者长期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朱佩璇[4]报道,静脉吸毒者RHIE易发生肺炎、肺栓塞及肺脓肿,而心脏表现常不明显。国外报道[5],静脉吸毒者患RHIE 60%~80%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链球菌、G-杆菌、真菌感染只占20%,因这类人群身体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比正常人高出3倍。国内的一组报道显示[6],经静脉应用毒品所致RHIE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42%。
先天性心脏病是RHIE发生的另一重要病因。本组有基础心脏病的54例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达39例。先心病异常血流通道的存在,使血流易形成湍流,且左向右分流的血流直接冲击右侧心内膜造成损伤,使细菌易于附着,反复发生菌血症,引发RHIE。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由介入检查和治疗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在RHIE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组资料中1例发生在冠心病右室起搏术后,另1例风心病患者在行右心导管检查后发生RHIE。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由此引起的RHIE也较少见。
血培养阳性是诊断RHIE的重要条件,不同时间多次采血、加大采血量(20~30mL)、改进培养技术均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由于右心系统压力较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赘生物多较大而松脆,易脱落,流经肺时不能由肺滤过,由此引起肺炎或肺动脉栓塞,如果是化脓菌还会导致肺的化脓性感染,如肺脓肿、脓胸等。右心血流动力学的特点,使RHIE很少出现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因此,多数患者循环系统症状不明显,只有当三尖瓣或肺动脉瓣出现中-重度返流致右心功能不全时,才出现相应的症状。
本组资料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检出率达100%。右心赘生物是诊断RHIE最主要的依据,由于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瓣膜返流情况及房室内径变化,因此对RHIE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也可作为评价疗效和预后的手段。文献报道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检出率为80%~100%[2,7],但在早期赘生物较小时(小于1mm)往往难以发现,需要反复仔细的检查,有作者认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明显提高RHIE赘生物及瓣膜损害程度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在临床工作中,遇有发热、肺炎表现而病因不明的男青年,要警惕RHIE的存在,吸毒者往往不愿提供吸毒史,仔细检查皮肤有无针眼对诊断很有帮助。
与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相比,经早期、大量、足疗程的有效抗生素治疗,多数RHIE患者预后良好,可获得痊愈。本资料中91.4%的患者获得了临床治愈或缓解,35.7%出现并发症,以右心衰竭、胸腔积液、肺栓塞、肾功能衰竭和肺脓肿多见,并发肾功能衰竭的12例均为吸毒者。本组14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右心衰竭、肺栓塞和感染性休克。我们发现,基础心脏病、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发症的存在均与预后密切相关,部分吸毒者因经济拮据而放弃治疗,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根据血培养结果或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仍发热,三尖瓣或肺动脉瓣返流性杂音无明显改变,应考虑外科手术,尤其是合并基础心脏病者,更应尽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杨心田.心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899-917.
[2] Robbins MJ, Soeiro R, Frishman WH, et al. Right-sided valvular endocarditis: etiology, diagnosis, and an approach to therapy[J]. Am Heart J, 1986, 111(1): 128.
[3] 石晓峰, 古玉君, 彭玉程. 滥用海洛因引起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并肾损害11例[J]. 中华肾脏病杂志, 1999,15(4): 217.
[4] 朱佩璇.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5(7):931-932.
[5] Dewltt DE, Pauw DS. Endocarditis in injection drug users [J]. Am Pam Physician,1996, 53(6): 2045-2049.
[6] 左六二,郭苏,荣福,等. 经静脉应用毒品致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肺损害[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24(6): 348-350.
[7] 高玉丽,康敏,夏纪筑.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价值[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3,26(1):36-37.
[8] Lowry RW, Zoghbi WA, Baker WB,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J]. Am J Cardiol, 1994, 73: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