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妙用吸氧配合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发表时间:2011-10-20  浏览次数:388次

  作者:李玲,孙霞  作者单位:山东东平,东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雾化,吸氧

  气雾吸入疗法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下呼吸道,作用部位直接,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长,全身副作用小,是目前治疗肺内感染的主要方法。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如果对其直接进行雾化吸入疗法,无论消除非特异炎症,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和应用支气管舒张剂,都会加重患者缺氧状态。吸入的雾流对机体来说是低温气流,虽然是局部直接治疗,吸入后会使患者肺内血管收缩,降低肺内血液,加重缺氧,同时支气管加重痉挛,如果让其坚持15~20min的话,会使患者剧烈咳嗽,拒绝雾化吸入疗法。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1卧位的选择

  通常仰卧位较坐位潮气量降低。COPD患者,年老体弱,病史长者,呼吸肌疲劳,肌间活动减弱,致使呼吸浅快,潮气量下降,因此笔者根据患者特点,采用半坐卧位,此卧位使膈肌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深度,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

  2雾量的调节

  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呼吸道应激能力差,如开始吸入时将雾量、湿度量均调至最大,大量冷雾气急剧进入气道,可使支气管痉挛,而致憋气,呼吸困难。应采用渐进调节雾量的吸入方法,即从小雾量低湿度开始,吸入1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化量,直至吸完所需治疗药液,一般每次吸入不超过20min。

  3吸O2的配合

  因超声雾化产生的雾气主要为水蒸气,含氧量很低,同时喷出的雾气具备一定的压力,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使吸入的气体分压很低,超声波产生的雾滴低于呼吸道温度,吸入后易致小气道痉挛。以上因素可加重患者吸入时气闷、胸闷、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笔者发现雾化时保持原吸氧浓度,持续吸入2~3min,可使血氧浓度下降2%~3%,而雾化时相应提高O2量,2~3L/min,可延长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间及减小下降幅度,减轻不适症状的出现,笔者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当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即停止雾化吸入,有效地防止了低氧血症的发生。

  4吸入方式的选择

  采用雾化吸入时不改变呼吸节律、深浅度,而将雾量调至中量,吸入时间不超过45min,并用面罩连接螺纹管的方法吸入,氧气面罩有两个侧孔,既防止雾气丢失,又使呼出气体排出。

  5雾化间隔的掌握

  在遵照医嘱的基础上,根据痰液性状,掌握吸入间隔时间,使痰液保持糊状,此判断方法,既能防止吸入时间过长导致的痰液粘稠及排痰困难,又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气管、肺对水分的消除能力,导致痰液生成过多,甚至出现肺水肿。在每次治疗时掌握吸入时间的相对性,主要观察患者有何不适,避免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为适度,当监测血氧饱和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应停止治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