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止嗽散合清金化痰汤治疗小儿外感后咳嗽体会

发表时间:2011-10-13  浏览次数:357次

  作者:廉富  作者单位: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止嗽散 清金化痰汤 小儿外感后咳嗽

  外感咳嗽是小儿常见病,这和小儿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每遇外感常缠绵难愈,而后期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笔者用止嗽散合清金化痰汤在2009年9月-2010年11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4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患儿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0岁。病程<1个月。均用过西药抗炎、祛痰镇咳治疗,效果不佳。诊断标准:以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依据为准: (1)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可伴有鼻流清(浊)涕、饮食减少等;(2)好发于春秋季节;(3)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或有少量散在干性啰音;(4)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肺纹理增粗。排除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以气管、支气管为主。

  1.2 治疗方法

  40例患儿均运用止嗽散合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主要方药:荆芥、桔梗、前胡、百部、紫菀、桑白皮、黄芩、知母、川贝、瓜蒌、陈皮、茯苓、甘草。痰湿者加半夏,去知母、川贝、瓜蒌;痰热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金荞麦,去陈皮、茯苓;风燥者加麦冬、沙参;鼻塞多涕者加苍耳子、辛夷;纳少者加内金、焦三仙、槟榔。用量随年龄不同灵活加减。水煎服,日1剂,分五到六次少量频服、温服,每次量不少于20ml。服药剂量在3~7剂。

  2 疗效评价与结果

  以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疗效标准为依据。其中治愈32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100%。

  3 体会

  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本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是治疗咳嗽的常用方。清金化痰汤出自《统旨方》,功用:清热肃肺,豁痰止咳。结合发病时间,是在9~11月,正直夏秋交际之时,此时天气突然转凉,易将夏季邪热郁闭于里,治咳之时定要顺应肺之生理特性。前方加强宣肺疏风之力,后者加强清泄肺热之力。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祛在表之余邪;桔梗开宣肺气;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百部、紫菀、川贝、前胡、瓜蒌化痰止咳,其中瓜蒌尚有通便之力,肺与大肠相表里,使便通以利肺气;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茯苓健脾祛湿,以祛生痰之源;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以利咽止咳。本方药性偏于辛温,如治疗热证则力有不逮,须加黄芩、瓜蒌等清热润肺化痰之品。方中荆芥、陈皮辛而微温,劫烁津液,对风热或燥热咳嗽也不适宜。清代医家陈修园说:“方不在多,贵乎加减得法”。具体应用则有“加”、“减”、“裁”、“采”、“穿”等方法,“加”即在原方上加一二味药,或是加重原方一二味药的重量;“减”即减去原方一二味药,或是减轻原方一二味药的重量;“裁”即在裁去原方中目前不需要的一部分药;“采”即在保留原方主要药物的基础上,再把其他方剂中功效最突出的或配伍最巧妙的二三味药采摘过来;“穿”即把所要的两三个方剂的主要部分,有主次、轻重地穿插起来成为一方;“合”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原有方剂合并、结合起来使用。二方取长补短,使外邪得解,肺气得利,咳嗽自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百部所含生物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而奏止咳之效;紫菀水煎剂有显著的祛痰作用,根与茎的提取物中分离出的结晶有止咳作用;前胡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作用时间长,还有解痉作用;桔梗所含的桔梗皂苷对口腔、咽喉部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亢进从而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亦有镇咳,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陈皮有扩张气管,祛痰的作用;桑白皮有轻度止咳作用;瓜蒌所含皂苷及皮中总氨基酸有祛痰作用,瓜蒌仁有致泻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母碱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甘草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还有一定平喘作用。诸药合用能起到提高机体的防病能力,达到预防或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