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血清酶学变化与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5  浏览次数:411次

  作者:门莉,余胜辉,叶晶  作者单位:江苏九江,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关键词】 血清酶学

  血清酶活力测定现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县级以上甚至乡镇一级医院都能检测。了解酶学变化,对于及时掌握疾病的动态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4年3月~2006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酶学变化,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呼吸衰竭患者均处于急性发作期,男32例,女18例,年龄48~78岁,平均62岁,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基础疾病有:慢阻肺23例,支气管哮喘9例,间质性肺病14例,肺炎4例。均符合1997年制定的呼衰诊断标准,并根据其标准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为17例、15例、18例。对照组5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人。

  1.2 方法 患者采静脉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的活性,标本注明轻、中、重组。对照组也于同期测得上述3种酶的活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

  2 结果

  呼吸衰竭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酶学测定结果,呼吸衰竭患者轻、中、重组血清酶学测定结果。呼吸衰竭组与正常人血清酶谱比较  呼吸衰竭轻、中、重3组血清酶谱比较 可见,呼衰组血清酶值与正常组相比较,CKP差异有显著性,AST、LD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可见,呼衰轻、中、重3组间血清酶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上述3种酶主要来源于心、肺、肝、肾、骨骼肌等,机体内一种器官或组织可含多种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酶活性增高可能是多种组织或器官受损的结果。

  呼衰患者的机体处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状态,缺氧时线粒体功能不全,ATP合成减少,钠泵功能障碍,细胞肿胀以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内二磷酸腺苷和三磷酸腺苷水解造成的细胞内酸中毒,使溶酶体膜不稳定,水解酶从溶酶体释放出也可损伤细胞膜而使其通透性增高;并且因能量供应不足,细胞蛋白合成与分解失衡,影响生物合成和修复过程而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成为不可逆变化,从而使其各酶释放入血,是血中酶活力增高的重要原因。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健康人群对比,血清酶活力在呼吸衰竭患者中明显增高,且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呈正向关,经统计学分析,LDH、AST、CPK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说明病情越重,这3种酶活性越高,因此临床上通过检测这3种酶可动态反映呼吸衰竭病情的发展趋势。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