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支气管哮喘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干预

发表时间:2011-03-14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喻昌利 高长俊 戈艳蕾 王红阳 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 目的 研究多虑平及心理治疗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量表选取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抗焦虑药物组(多虑平组)及联合组3组,进行治疗后对量表评分、FEV1、ACT评分自身对照研究 。结果 年龄、性别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经治疗,3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HAMA与HAMD评分降低较多虑平组与常规组明显(P<0.01),多虑平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3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均有提高(P<0.01)。联合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虑平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多虑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肺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焦虑;抑郁;汉密尔顿评分;多虑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众多学者对哮喘与焦虑、抑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在哮喘疾病的发生、演变、转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就伴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进行临床干预治疗,探讨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对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于我科住院的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测评,选取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并配合调查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0.6±12.4)岁;病程2~36年,平均(11.3±7.5)年。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并处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此外,所有患者均符合HAMA与HAMD量表焦虑、抑郁情绪评判标准。所有纳入患者均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及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排除标准:(1)具有应用抗焦虑药物(多虑平)禁忌症的患者。(2)重症哮喘患者,需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者。(3)伴其他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者。(4)排除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等特殊哮喘患者及其他肺部疾病患者。(5)目前服用其他镇静药物者。(6)试验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特殊生理变化或其他意外事件,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

  1.3 分组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常规组(A组)、抗焦虑药物组(多虑平组,B组)及联合治疗组(C组),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A组33例:依GINA方案规范,给予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B组33例:在A组基础上,同时加用给予多虑平25mg,1次/ d,口服;视患者病情调整用量,最多可加至25 mg,3次/ d。C组34例:除A、B组所有治疗外,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所有患者观察时间2~4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治疗前A、B、C 3组HAMA、HAMD评分、ACT评分比较、FEV1、性别比、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临床干预治疗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2.2.1 不同治疗对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HAMA、HAMD评分的影响:3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0.01)。3组间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差值比较,其中A组与B组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和C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表1 治疗前后HAMA评分及差值的比较表2 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差值的比较

  2.2.2 不同治疗后对患者ACT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3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3组间比较,A组与B组和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3组肺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治疗前后ACT评分及差值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对哮喘的病因学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心理因素作为独立的发病因素,日益受到重视。Kolbe等[1]调查发现负性心理因素是导致重症哮喘患者致命最大的风险因子。同时多项研究认为哮喘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是焦虑和抑郁[2]。丁会等[3]的研究显示,哮喘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5.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52例哮喘患者中,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有100例,占全部调查人数的65.8%。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近。

  既往文献报道女性较男性、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出现情绪障碍[4],在本研究中,差异不具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样本数量较少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发现,病程5~8年的患者情绪障碍较其他病程高。分析原因如下:病程低于5年的患者,对战胜疾病信心较大,相当一部分患者甚至抱有彻底治愈的希望,因此发生抑郁的人较少;病程更长者,通过各种途径,对哮喘的知识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抑郁程度又可减轻。在本研究中可以发现,在接受不同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一定的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可以随着病情的缓解有所缓解;其中,联合治疗组HAMA与HAMD评分降低较多虑平组与常规组明显(P<0.01),表明联合心理治疗在三种治疗方法中效果最好。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前后,联合心理治疗较单纯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相比ACT评分升高更明显,提示抗焦虑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哮喘患者的哮喘的控制水平。虽然在治疗前后3组的ACT评分均有所升高,但是常规治疗组并未达到哮喘控制要求的ACT评分高于19分。而抗焦虑药物治疗组、联合心理治疗2组,均达到了20分以上,即ACT测试认定的哮喘控制水平。由此可见,抗焦虑药物治疗组、联合心理治疗两组在哮喘控制上更为有效。即在应用抗焦虑药物和心理治疗后,患者情绪稳定,同时带来更多的正性体验,ACT评分升高,这与文献报道是一致的[5]。但治疗前后3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

  抗焦虑药物与心理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临床上,支气管哮喘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存在诊断不足、治疗不足的问题[6],因此,如何发现和积极治疗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是目前有效管理、治疗哮喘和降低其病死率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Kolbe J,Fergusson W,Vanos M,et al.Casecontrol study of severe life threatening asthma(SLTA)in adults:psychological factors.Thorax,2002,57:317322.

  2 Riesielskakopacz N.Evalution of selected personalty factors in patient with bronchial asthma.Pol Tyg Lek,1992,47:745746.

  3 丁会,左梦华,刘畅.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情况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21:560.

  4 Centmanni S,matco FD,Castagna F,et al.Psychogical issue intreatment of asthmatic Patient,RespirMed,2000,94:742749.

  5 李志平,钟韵,郭禹标,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下规范治疗前后抑郁情绪、哮喘控制及生存质量的调查.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6:101104.

  6 李明华,殷凯生,蔡映云主编.哮喘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