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的效果调查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552次
作者:周永海 蔡晓红 张存雪 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
关键字:健康教育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中的效果调查
在我国哮喘患儿中,5岁以下的患儿占42.34%[1],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提高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认识。作者对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74例5岁以下哮喘患儿建立健康档案,以研究临床医师对哮喘患儿实施专科教育管理的模式和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4例,其中男120例,女54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38.97±16.58)个月。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2]。随机分实验组(95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及家长文化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经家长同意后,为入选患儿建立哮喘专科档案,采用GINA诊疗方案[3]进行治疗,根据病情控制情况调整方案以达到最少剂量维持哮喘控制。对照组由哮喘门诊护士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实验组则由儿童哮喘专科医师进行系统性随访、教育、管理。最初3个月每周门诊随访一次,推荐其借助带有面罩或口含式储雾罐使用压力型定量吸入器(PMDI),或者使用带面罩的雾化溶液吸入器。待病情控制稳定后3个月随访一次。每月举办一次哮喘讲座,每半年举办一次哮喘之家活动。对复发患儿及其家长分析发作诱因并告知如何避免、把握哮喘发作先兆,让家长能对患儿病情有大致的评价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4岁以下患儿均建议购置家庭型的雾化吸入器或在医院门诊进行吸入治疗,4~5岁患儿使用储雾罐进行雾化吸入。要求患儿家长坚持记录哮喘日记,树立信心、消除恐惧、提高依从性。同时,为患儿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计划,以加强身体免疫功能。
1.3 评价指标
随访两年后,根据教育内容设计问卷进行测试,并对两组患儿的每年复发、住院治疗、吸入技巧、雾化作为首选方法的比例以及规则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两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各项调查内容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表1 两组患儿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由于5岁以下患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尚未完善,且环境因素、变应原的接触也有别于年长儿,故其发病诱因、严重程度、预后等均有其特殊性,GINA2002年修订的诊疗方案亦以5岁为界,将整个治疗方案分为5岁以下组和5岁以上组。临床上这部分病人由于年龄小、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家长对患儿哮喘病情认识不足等原因,常容易复发,迁延至成年,从而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因此临床医师加强对5岁以下哮喘患儿的临床观察、管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的复发率、住院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表明患儿及家长对哮喘基本知识的掌握、对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及其规则治疗的依从性等均对最终的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3],这在患哮喘的成人和年长儿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3,4],也表明长达两年的哮喘专科教育管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使用雾化溶液吸入器给药后药物在肺的沉积率只有10%左右,PMDI+储雾罐给药在下呼吸道/肺的沉积率也只有20%左右[5],吸入方法不正确,会导致没有足量的药物到达下呼吸道,从而不能发挥效用,故正确的吸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将雾化吸入作为治疗首选比例的增加,有助于减少患儿全身激素使用的副作用,这也使得治疗的依从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定期教育,实验组患儿及家长增长了哮喘知识,才得以实现。
通过本调查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的作用,对哮喘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护士的责任,事实上,临床医师与患儿及家长的接触更为频繁,也更容易受到信任,更容易对其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本资料中有1例4岁患儿,多次发作,曾住院2次,追问病史,家长诉每次发作抱来就诊时,虽医师、护士有交待需随访长期治疗,但因工作繁忙且由于药物使用后症状也基本消失,故未坚持医嘱。自被纳入本项研究实验组后,医师在进行详细健康教育后定期电话督促随访,两年里只发作一次,且症状较轻,加药后及时得到了控制。
【参考文献】
1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 2000年与1990年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调查比较.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2):112~11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4.
3 Prabhakaran L, Lim G, Abisheganaden J, et al. Impact of an asthma education programme on patients'knowledge, inhaler technique and compliance to treatment. Singapore Med J,2006,47(3):225~231.
4 Cicutto L, Murphy S, Coutts D. et al. Breaking the access barrier: evaluating an asthma center's efforts to provide education to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schools. Chest,2005,128(4):1928~1935.
5 沈华浩主编. 哮喘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