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09 浏览次数:689次
术前呼吸训练改善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效果观察作者:田勋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训练对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行肺减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7例单、双侧肺减容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训练组(12例)。对照组术前不进行呼吸训练,训练组行深慢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等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和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结果 训练组患者术后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常规呼吸训练利于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日恢复。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减容术; 呼吸训练; 呼吸功能 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肺减容术(lung volum reduction surgery,LVRS)通过切除过度膨胀的无功能的肺组织,使相对正常的肺组织更好地发挥通气功能,改善通气/血流失衡,缓解组织缺氧,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已成为治疗重度COPD较好的选择[1,2]。LVRS术后患者常存在难以脱离人工呼吸机、呼吸功能很难在术后早期改善等弊端。我科对12例择期肺减容术患者术前进行呼吸训练指导,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行单、双侧LVRS术的重度COPD患者27例,均为男性,年龄46~74(62.8±11.2)岁。均有长期吸烟史,术前已戒烟,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活动耐力差等,表现为生活质量低下。胸部螺旋CT检查呈肺气肿表现,为非匀质改变。患侧肺组织靶区切除范围为20%~30%,经后外侧切口单侧肺减容22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双侧肺减容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训练组(12例),两组年龄、病程、术式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不进行呼吸训练,训练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呼吸训练。 1.2.1 呼吸训练方法:①深慢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平卧位时,双手重叠放置脐部,经鼻缓缓地吸气,使腹部鼓起;然后缩唇,经口缓慢地将气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肌肉,两手稍向腹内加压。步行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前行,同时缓慢地呼气,如此重复。②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练习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口型。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长时间缩唇呼气。呼吸按节律进行,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将气体呼出。同时呼吸次数较平时减慢(8~10次/min)。每次训练15~20分钟,3~4次/d,持续2~3个月。③咳嗽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咳嗽、咳痰,并根据病变部位指导患者采用体位引流方法,促进痰液排出。 1.2.2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②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6个月时非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主要检测PaO2和PaCO2。③肺功能,主要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总量(TC)和残气量(RC)。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软件包,数据以±s 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脱离呼吸机时间比较训练组术后机械辅助呼吸时间平均(36.0±27.1) h,对照组(96.2±48.0)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5,P<0.05)。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期血气分析、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不同时期血气分析、肺功能比较(略) 与本组术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对应项比较 △P<0.05;与本组术后3个月比较 ☆P<0.05 表1示,对照组和训练组术后血气分析与肺功能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训练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3 讨论 LVRS通过切除严重气肿而无功能的肺组织,“重建”肺实质结构,恢复肺与胸壁的机械联系,使萎陷的肺组织重新恢复弹性,以期使受压的毛细血管重新恢复血流,减轻肺的不匀质程度,改善通气/血流比,使患者呼吸困难改善[2]。肺气肿患者膈肌所能承受的压力较小,缺乏呼吸储备力,呼吸道压力增高,呼吸功增加,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是阻碍术后呼吸功能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3]。缩唇呼气可产生呼气末正压,防止软骨被已经破坏的细支气管在呼气相由于失去放射牵引和胸内负压而过早塌陷,尽量减少肺泡内的功能残气量,可改善相对健康肺组织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有利于部分萎陷肺组织在术后早期复张[4]。该方法结合深慢腹式呼吸还可提高呼吸肌耐力。咳嗽训练则将支气管因痰液阻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肺不张和感染的发生[5,6]。本次结果显示,尽管两组术后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但术后3个月与6个月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前呼吸训练利于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期改善。训练后患者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该组患者肺功能早期即得到改善。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术前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肺减容术后肺功能的改善需要更长的时间。综上所述,术前指导患者进行2~3个月的呼吸训练,可明显促进肺减容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早期改善,且方法简单易行,患者依从性高,配合程度好。【参考文献】 [1] 谈彬庸.肺减容手术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8):453. [2] 赵凤瑞,刘德若,石彬,等.肺减容术治疗晚期肺气肿[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3):194. [3] 邵爱仙,姚玉娟, 沈丽娜,等.呼吸训练技术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0. [4] 孟凤芹,刘学梅,任秀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训练方法的对比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3,18(3):171. [5] 谭爱梅.肺减容术后呼吸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1. [6] 骞英,王玉玲.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2,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