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3例的护理
发表时间:2009-12-16 浏览次数:597次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3例的护理作者:刘美丽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机 呼吸衰竭1临床资料 200405/200706共收治有自主呼吸的呼吸衰竭患者33(男26,女7)例,年龄36~71(平均56.2)岁,其中Ⅰ型呼吸衰竭25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 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4例,肺间质纤维化3例,肺炎(包括吸入性肺炎)、晚期肺癌、干燥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风心病、结节病各1例. 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21例,高血压病2~3级和肾功能不全各3例,Ⅱ型糖尿病和ARDS各2例,脑血管后遗症和伴气胸各1例. 所有病例均在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治疗时予以鼻导管吸氧,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的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联用呼吸兴奋剂. 如果症状不改善,呼吸衰竭未纠正,则选用双水平气道无创正压通气(BiPAP),监测心电、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连接好呼吸机的管路,带面罩,初始吸气压力(IPAP) 8 cmH2O,呼气压力(EPAP) 4 cmH2O,据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逐渐增加IPAP 10~20 cmH2O, EPAP 4~8 cmH2O,吸氧浓度35%~40%,重度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将吸氧浓度(FiO2)先升至50%~80%,IPAP升至20~30 cmH2O,待PO2>40 mmHg, PCO2<60 mmHg,SPO2>90%,再逐渐降低FiO2和IPAP, FiO2最好维持在35%长期使用. 33例呼吸衰竭患者行NIPPV后,治愈9例(27.0%),好转11例(33.0%),自动放弃8例(24.0%),死亡5例(15.2%). 其中先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后改为NIPPV 4例(12.0%). 呼吸衰竭患者中5例(15.0%)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2讨论 室内的温度、湿度及新鲜的空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甚为重要,室温应保持在20~25℃,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鼻、口黏膜无干燥感为宜,并定期开窗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积极有效地控制感染,可减轻由于呼吸道黏膜炎症所致的水肿、痉挛,改善肺泡通气,减轻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尤其缺氧可危及生命,治疗呼吸衰竭首先是纠正缺氧状况,但肺心病患者氧气治疗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使病情恶化. 常规要更换抗生素或联合用药,同时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 呼吸衰竭的急救和治疗护理是多方面的,与其他并发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呼吸衰竭存在的同时也存在多种并发症[1-2]. 护理人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细致观察患者,精心护理是减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有效办法.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做到沉着、冷静,忙而不乱,动作敏捷,为抢救工作赢得时间. 近年来NIPPV为各种呼吸衰竭的治疗赢得了时间,应用越早,越容易打破呼吸衰竭的恶性循环,使抢救成功率提高,呼吸衰竭是呼吸科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高. 气管插管率降低,最终成功撤离呼吸机. NIPPV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与操作者的经验和床旁调整密切相关,尤其在开始治疗的24 h(适应期),应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及临床症状,仔细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时发现是否存在人一机界面处不适、面罩漏气、吸气压力过高或辅助支持水平不足等,注意控制吸氧浓度,多数患者才能获得满意疗效[1,3].【参考文献】 [1] 王蓉美, 张波, 王东.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6,5(1):19-21. [2] 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6-123. [3] 徐永健,许淑云. 慢性阻塞性非疾病患者机械通气的撤机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