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10-20  浏览次数:708次

深静脉留置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作者:罗宣萍     【关键词】  呼吸内科     本院胸外科和呼吸内科2001年11月~2004年6月,对14例胸腔积液和8例气胸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4例胸腔积液患者中男6例,女8例,年龄24~74岁。置管时间最长24天,最短1天,其中1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在综合治疗下积液完全吸收。4例癌性胸腔积液出现胸闷、气促等胸水压迫症状通过置管引流后,症状明显改善,1例因癌细胞全身扩散死亡。8例气胸患者中男7例,女1例,7例患者为自发性气胸,1例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后引起气胸。胸片提示一侧肺压缩30%~90%,均有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置管后8例气胸完全闭合痊愈出院。2  胸腔闭式引流方法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首先向患者说明此手术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  2.1.2  物品准备  深静脉留置导管1副,胸腔闭式引流装置1套,无菌引流袋1个,无菌手套,无菌透明敷贴,5ml无菌注射器1副,无菌穿刺包(洞巾、纱布等),0.5%碘酊,75%酒精,棉签,局麻药,氧气、抢救药品及物品。  2.2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半坐位、平卧位。医师叩诊决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后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用特制注射器,与胸壁成直角缓慢进针,有突破感,气胸会听到冒出气体声,胸腔积液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气将导丝U型端从注射器内腔插入至胸腔,固定导丝,退出穿刺针,再将深静脉导管顺暴露在体外的导丝末端,逐渐向皮内推进,达胸腔内约8~10cm,即固导管,退出导丝,接上引流瓶或引流袋,观察有气泡或液体液出,最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就形成了与输液装置倒置的引流系统。如医生根据病情需定时抽液、注药时,抽液注药毕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后,将导管末端反折用无菌纱布包绕固定在穿刺部位处进行留置。  2.3  术后护理  2.3.1  加强术后宣教  嘱患者活动时避免牵拉导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阻塞,以保持引流通畅。  2.3.2  加强皮肤护理  指导患者擦身时保持置管周围皮肤干燥,引流时间长者一般每周更换敷贴1~2次。  2.3.3  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胸腔积液患者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胸腔积液用引流袋引流时尽量1次缓慢排出,用注射器抽出积液时,每次抽出量为600~1000ml。每日更换引流袋或留置导管末端纱布1次,并防止导管堵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3.4  气胸患者的护理  气胸患者应注意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尽量将胸腔内残余气体排出,同时给予氧疗,一般氧流量为4L/min,每次1h,每日4~5次。无气体溢出,患者自觉症状好,无气促。经夹管24h后拍胸片证实气胸闭合即拔管。3  讨论  胸腔穿刺是一项创伤性操作,患者易产生担心疼痛及损伤肺组织等恐惧心理。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克服了传统引流方法的缺点,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引流治疗顺利完成,它具有以下优缺点。  3.1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气胸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引流方法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患者疼痛明显;而深静脉导管小,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患者活动不受限制,自我感觉好。传统胶管粗而硬,需用缝合线外固定,患者活动或咳嗽时产生疼痛,甚至侧孔脱出胸腔至皮下导致皮下气肿;而深静脉留置导管柔软富有弹性,透明敷贴固定不易滑脱,患者活动时不引起疼痛,引流管无侧孔不易引起皮下气肿。但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小,体积轻,张力性气胸由于胸内压力大,易将其顶出胸腔而造成引流失败,故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  3.2  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优缺点  传统方法不管胸腔积液量多与少,每次都采用注射器穿刺抽取,对积液量多的患者需反复穿刺抽吸,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容易造成感染。由于穿刺针尖锐利,抽液时针头移位易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深静脉留置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只行一次穿刺即可留置进行引流,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长期引流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连续注入药物,间断抽取胸水,有利于炎症消散和吸收,可反复留取标本,患者不会因活动而引起疼痛。但由于管径细直径为1.7mm,粘稠分泌物易阻塞导管造成引流失败,故脓胸患者不能用此方法进行引流。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