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药治疗肝囊肿23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02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解喜胜,段东风 作者单位:临猗县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临猗 044102
【摘要】目的: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的价值。方法:回顾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月间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23例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3天后B超探查21例囊腔明显变小,囊壁变毛糙。2例无明显变化。10天后观察明显变小者16例,其余变化不明显,给予二次抽液注药。1个月后观察,11例消失,9例变为小弱暗区,3例重新抽液注药,其后均变小。结论: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其方法简便经济,创伤小,对肝功能无影响,副作用少,是基层医院治疗肝囊肿最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 B超导向,经皮穿刺,无水乙醇
肝囊肿是临床外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以往主要是以腹部切开治疗为主,B超的应用给肝囊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笔者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旨在探讨肝囊肿治疗的新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患者均系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单发性肝囊肿9例,(其中多囊肝1例);年龄17岁~69岁,平均年龄43岁。
1.2 使用仪器 日本SDL32,SJN2200型B超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穿刺针头为国产9号~16号有芯穿刺针。
1.3 术前准备 检查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询问有无酒精过敏史,做普鲁卡因皮试;B超常规检查肝脏,用十字交叉法选择进针部位;仪器消毒;用甲醛熏蒸消毒探头30 min,用75%乙醇浸泡穿刺针45 min;术前嘱患者练习胸式呼吸,预防穿刺时损伤肝脏。
1.4 手术步骤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皮肤后,用消毒探头再次探查穿刺路径;2%利多卡因或0.4%普鲁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部位,然后用穿刺针垂直刺入,B超监视。当声像屏显示针头强光点进入囊腔暗区1/3处抽出针芯。用备用注射器抽取囊内液体并计量;囊内液体抽完后,确认穿刺仍在囊腔内,然后按抽液量的1/10~1/2量注入无水乙醇,一般最大量不超过100 ml,必要时可反复冲洗后抽出乙醇;拔出针头,观察20 min~30 min,然后回病房观察3 d,嘱患者按预定日期进行复查。
2 结果
本组23例3天后B超探查21例囊腔明显变小,囊壁变毛糙。2例无变化(由于囊腔内出血后置管引流),10天后观察明显变小者16例,其余变化不明显,给予2次抽液注药。1个月后观察,11例消失,9例为小弱暗区,3例重新抽液注药,其余均变小。
3 讨论
肝囊肿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囊肿增大后,可有肝组织压迫症状。以往笔者多以肝腹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其损伤大、痛苦大、并发症多、费用高。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胆囊肿,是在B超引导下穿刺抽出囊腔液体后,按适当的比例注入95%乙醇,使分泌囊液的囊壁上皮细胞硬化固定,失去分泌功能,从而阻止囊肿再生。其方法简便、损伤小、痛苦轻、费用低。同时在抽液时还可以鉴别囊肿的性质,弥补B超诊断的不足。
笔者[1]曾对4例肝囊肿B超导向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的情况进行报告未出现并发症,随访1 a未见复发。本组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偶尔出现面色潮红等酒精过敏症状,以及上腹热胀不适的感觉,经观察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本文病例均按有关文献[2]选择适应证。有严重出血倾向;酒精过敏者;囊肿与胆道相通,囊肿位于穿刺不易达到的部位,或穿刺途径难免损伤临近脏器及大血管和胆管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高度紧张及不合作者;囊腔严重感染者。以上几种情况不宜做硬化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治疗效果与病例选择,囊肿的大小,注入乙醇量与抽出液的比例有一定的关系。本组最大注入乙醇量为100 ml。对于囊腔较小注入乙醇量比例大的一次见效,对于囊腔大或者多发性囊肿乙醇注入量相对少者需重复注射。其中两例变化不明显者,1例为刺伤肝组织出血所致。另1例曾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史。由此可见,严格选择适应证,并按规范的方法进行操作有利于防止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治疗质量。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囊肿,其方法简便经济、创伤小、对肝功能无影响、副作用少,是基层医院治疗肝囊肿最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段东风.B超导向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4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1992,增刊,15.
[2] 董宝玮.临床介入超生医学[M].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