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4-06 浏览次数:609次
作者:郭丽莎 郁映晴 李志强1 马涤辉 作者单位:1 吉林省电力医院神经内科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不典型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组以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视力障碍,意识和精神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影像学检查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白质,病程经过以可逆性为特征。现就我院诊治、资料完整的2例不典型RPLS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1:男,42岁,因间断头痛2 d伴抽搐1次于2009年6月13日入我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入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CT平扫未见异常。头MRI示双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及小脑见多发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高信号(图1);增强扫描上述异常信号未见强化。头MRA左侧大脑前动脉较对侧纤细,显影较淡,可见限局性狭窄。脑电图全导阵发性高幅尖波及尖慢波,额区、顶区、中央区为著。腰穿脑脊液压力230 mmH2O,常规生化正常。A~C为T2WI,D~F为 FLAIR,呈稍高、高信号;G、H为治疗2 w后图像,病灶大多数消失图1 患者1头MRI检查结果
患者入院后第3天晨再次剧烈头痛,血压240/120 mmHg,给予心痛定1片口服后血压降至130/80 mmHg,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波动在150/110 mmHg左右,发作时血压最高达240/120 mmHg。入院后诊断为高血压Ⅲ级,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给予缓解血管痉挛,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未再出现抽搐发作。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2 w后复查头部MRI绝大部分病灶消失。出院后监测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偶有血压增高但不明显,出院后1年内未再出现剧烈头痛及抽搐发作,1年后复查头部MRI散在点状缺血灶,未见明显异常信号。
患者2:男,42岁,因头晕18 d,意识不清5 h于2010年3月1日入我院。既往曾2次患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活动稍欠灵活。糖尿病史6年,应用胰岛素调控血糖。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95/105 mmHg,昏睡,刺激可睁眼,查体不合作。双瞳孔等大同圆,直径3.0 mm,光反射灵敏,眼动查体不合作,可见自发水平眼震,右侧鼻唇沟浅,右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1级。左侧肢体肌力3级,双侧病理征阳性,无项强,克氏征阴性。入院时头MRI左侧额颞顶叶少量异常信号,双侧基底区,放射冠腔隙性梗死伴软化灶。3天后复查头MRI左侧额顶叶异常信号较首次明显增多,T1WI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稍高、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系数(ADC)为高信号(图2)。腰穿脑脊液压力170 mm H2O,常规生化无明显异常。脑电呈边缘状态。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0.74。胸片示右肺炎变。
患者入院后第2天意识不清加重,发热,呈中度昏迷,并出现抽搐发作,诊断为高血压Ⅲ级,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右肺肺炎。给予调控血压,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抗炎等治疗后,血压维持在140/90 mmHg,意识状态较前好转,神清,运动性失语。肢体活动不灵较前好转,1个月后复查头MRI病灶较前明显减少。出院后3个月随访,患者言语正常,肢体力量基本恢复至发病前状态。A~C为发病4 d时左侧额顶叶异常信号, A为T2WI,B为FLAIR,呈稍高、高信号,C为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D~F为治疗后相应图像,病灶大多数消失。图2 患者2头MRI检查结果
3 讨 论
RPLS常见病因有高血压脑病、肾脏疾病、妊娠和围产期子痫等。罕见病因有输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结缔组织疾病等〔1〕。
本组病例1病因考虑为高血压,但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就诊时未发现血压增高,发病时血压突然升高,持续时间短暂,间断发生。故该情况早期诊断RPLS较困难。患者发病后头部MRI表现为双侧额颞顶叶、基底节区及小脑多处异常信号。病变累及部位多,不仅局限于白质,灰质亦部分受累。高血压源性RPLS和高血压脑病影像学表现相似,水肿多局限顶枕叶,有对称性趋势。神经科常见的RPLS多由高血压引起,患者大多数血压显著升高,且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其机制目前认为是血压升高超出脑血管自动调节范围,使脑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血浆和红细胞外漏,导致血管源性水肿〔2〕。血压突然升高后,血管的自动调节主要依赖于神经源性调节,由于椎基底动脉交感神经分布较颈内动脉薄弱,缺乏血管收缩物质,又因白质结构较皮质疏松,故大脑后部白质更易发生脑水肿〔3〕。如无并发症则水肿在控制血压后很快消失(1 w内)。本病例患者头痛呈间断性,每次发病时血压均明显升高,随后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150/110 mmHg),故考虑影像学表现病灶多发性与血压多次突然升高有关,血压反复波动较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脑损害更明显。
病例2以头晕,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该患入院时血压较高,认为高血压病是引起其发病的始动因素。发病后患者意识障碍明显,意识不清后第4天复查头部MRI,虽病灶较首次MRI明显增多,但总体影像学表现仍较轻微,仅左侧额颞顶叶少量异常信号。RPLS常见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半球后部白质,特别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对称性弥漫性水肿。影像学显示病灶未完全表现相应的症状或体征,影像学改变重于临床表现是PRLS一突出特征〔4〕。该患与该特征明显不同。患者入院后意识障碍加重同时伴有右肺肺炎,有学者认为感染引起颅内血管系统完整性受损,或干扰了交感神经紧张性引起水肿〔5〕。因此严重感染可能加重了该患的神经系统表现。患者经调控血压,脱水降颅压,抗炎等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故仍考虑RPLS诊断成立。
PRLS起病急,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原因导致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亦不完全相同,但多改变显著。及时确诊,经积极有效治疗,多数患者于1~2 w内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恢复至病前水平。但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使临床诊断困难,易因诊治不及时导致永久性或不可逆性脑损害,故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详细追问病史,对一过性血压增高、伴有严重感染、影像学病变不对称且多位于灰质的患者仍应考虑RPLS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Hinchey J,Chaves C,Appignani B,et al.A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J〕.N Engl Med,1996;334(8):494500.
2 Schwartz RB,Feske SK,Polak JF,et al.Preeclampsiaeclampsia:clinical and neuroradiographic correlates and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J〕.Radiology,2000;217(2):3716.
3 Mukherjee P,McKinstry RC.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Evalution with diffusiontensor MR imaging〔J〕.Radiology,2001;219(3):75665.
4 Ugurel MS,Hayakawa M.Implications of postgadolinium MRI results in 13 cases with 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J〕.Eur J Radiol,2005;53(3):4419.
5 金笑平,王 坚,朱国行.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9例分析〔J〕.临床医学,2003;23(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