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术中寻找残腔胆漏的体会(附11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1-17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金自才1,周占平2,丁玉才1,马东升1  作者单位:1.宁夏同心县人民医院,宁夏 同心 751300 2.宁夏同心县人民医院,宁夏 同心 751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术中寻找残腔胆漏的方法,预防或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112例,术中采用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加压注水寻找残腔胆漏,88例术中经过加压注水未发现胆漏,余24例发现胆漏,其中1处18例,2处4例,3处以上2例,所有胆漏在术中得到修补。结果 88例术中经过加压注水未发现胆漏的患者术后无胆漏, 24例胆漏病人19例术后无胆漏,3d后拔取引流管,4例胆漏,每天引流量约10ml,1周后引流量减少,2周后拔取引流管,1例每天引流量约20 ml,3周后减少,4周后拔取引流管。结论 用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注水寻找残腔胆漏的方法,使所有胆漏在术中得到修补,病人术后带管时间短,恢复快,获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肝包虫囊肿摘除术;胆漏;经胆囊管加压注水

  目前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仍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术式,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共施行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112例,其中发生胆漏24例,占21%,我们采用胆囊切除术后经胆囊管加压注水寻找残腔胆漏的方法,使所有胆漏在术中得到修补,病人术后带管时间短,恢复快,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共112例,其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15-73岁,平均49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肝细粒棘球蚴病,行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78例,肝左叶34例;合并胆囊结石11例;包虫囊肿直径在7-15cm之间。

  1.2 方法:本组病例术中充分游离肝脏,行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尽可能切除残腔囊壁,然后切除胆囊,经胆囊管插入导尿管,加压注水寻找胆漏,然后结扎胆囊管,残腔常规置引流管引流,闭合残腔。88例术中经过加压注水未发现胆漏,余24例发现胆漏,其中1处18例,2处4例,3处以上2例,所有胆漏在术中得到修补。

  2 结果

  本组全部治愈,88例术中经过加压注水未发现胆漏的患者术后无胆漏, 24例胆漏病人19例术后无胆漏,3d后拔取引流管,4例有胆漏,每天漏量约10ml,1周后引流量减少,2周后拔取引流管,1例每天引流量约20 ml,3周后减少,4周后拔取引流管。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

  3 讨论

  包虫囊肿长期挤压肝组织及免疫反应,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纤维组织的外囊,壁厚可达0.5-1.0 cm,随着包虫囊肿的进一步增大,使肝内外胆管受压,当胆管内压增加到一定程度可使胆管壁横向或纵向裂开,胆汁溢出积聚在层膜的外层,称为内破裂,形成残腔胆漏。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合并残腔胆瘘常见,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共施行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112例,其中发生胆漏24例,占21%。肝包虫病的患者术前或术后由于肝脏的变形、转位,使得胆囊牵拉,造成胆囊动力缺陷,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易形成胆囊结石[1],报道成人胆囊结石的发生率约1.79%-9.0% [2],我们对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施行的肝包虫囊肿手术256例术前及术后五年统计,形成胆囊结石98例,占38%,所以肝包虫囊肿手术时有必要同时切除胆囊。

  传统手术寻找胆漏的方法是用纱布放入包虫残腔约5min,如果未发现纱布黄染,可以认为无胆漏,但这种方法常常遗留胆漏,同时肝包虫残腔的位置往往并非规则,致使胆瘘口不易发现。如果没有发现胆漏,胆漏就不能在术中得到修补,这是造成术后胆漏的关键。术后残腔胆漏如果每天引流量大于50 ml证明有较大的胆管破裂,由于残腔的压力小于胆道的压力,漏口难以闭合,术后患者带管时间长,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有的患者术后胆漏量在300 ml以上,长期的胆漏使得患者消化液丢失,造成患者食欲差及水、电解质紊乱,有的并发残腔感染。我院有记录的病人中最长带管时间为3年1个月,最后该病人转上级医院行残腔、空肠Roux-Y吻合后痊愈。术中发现修补胆漏是处理胆漏的关键,我们采用切除胆囊经胆囊管加压注水的办法寻找胆漏,可在术中有效地发现胆漏,本组术中发现胆漏24例。寻找胆漏不要满足于1处,要多次注水仔细寻找,本组发现2处4例,3处以上2例。如果术中未发现胆漏术后一般不会有胆漏,本组88例术中未发现胆漏术后均无胆漏。

  【参考文献】

  [1] 韩天权,崔巍,张圣道.胆石形成机制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599-601.

  [2] 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中册)[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4-179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