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0 浏览次数:367次
作者:王瑞军 宋志春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普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我院于2000年 1月 1日至2005年 1月 1日,对260例老年患者的胆囊良性病变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19例,女性241例,年龄60~88岁,病程 10天~30年,其中胆囊结石238例,胆囊息肉 22例,均经术前B超、术后病理证实。急性胆囊炎症期行LC者163例,择期行LC者97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者43例,肥胖者(体重大于75公斤)28例,腹腔手术史者81例(上腹部12例,下腹部69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者 72例,慢支、肺气肿者 43例,糖尿病者39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有合并症的患者均经过对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者血压控制在20/13kPa以下,冠心病者经过对症治疗,一般症状消失;慢支、肺气肿患者戒烟、控制感染、锻炼肺功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2mmol/L以下。
2 方法及结果
本组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用三孔法行LC,取脐窝、剑突下、右肋缘下穿孔。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者 46例。手术时间 20~100min,平均 42min。术中出血 3~30mL,平均8mL。5例因胆囊周围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9% 。术后4例发生胆漏,3例继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应激性溃汤,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4~12d,平均6.2d。
3 讨论
我国从1991年开展LC以来,因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1]。许多复杂类型的胆囊良性病变逐渐成为 LC的适应证。本组病历由于年龄大、并发症多、病程较长、全身状况较差,耐受手术的能力降低。所以,在术前认识到老年人LC的复杂性,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LC术中应严格按以下操作:(1)进腹后,术者应首先了解胆囊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及粘连情况,有粘连者应将粘连组织与肝下缘拉开,剥离,必要时用电凝钩分离粘连,充分显露胆囊。(2)急性炎症期的胆囊张力高,壁增厚,充血、水肿明显,可先穿刺减压,但应尽量避免胆汁漏入腹腔,造成污染。(3)准确辨认及解剖胆囊三角。紧贴胆囊壁分离,每次电钩钩取少量组织,确认无条状管道结构后,再切断,边分离边电切。在无张力情况下,再辨认胆管,了解解剖结构后,用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夹闭前应尽可能将结石推入胆囊内,防止其进入胆总管,造成术后梗阻,术中尽可能分离出胆囊动脉,若胆囊三角解剖困难,可逆行切除胆囊。本组5例均因胆囊三角解剖困难,为保证手术安全而中转开腹。冯来运等[2]认为复杂型胆囊手术中转开腹率较高,约为10~15%,且多为胆囊三角解剖困难引起。(4)剥离胆囊:由于胆囊因炎症反复发作出现壁增厚、变硬,解剖层次不清晰,应仔细剥离,且尽可能将胆囊与肝床保持一定张力,宁可破胆囊而不破肝脏。剥离后要仔细检查肝床有无慢性渗血及胆汁外渗,电凝肝床。(5)引流管的放置:引流管可起到观察和治疗的作用,只要无胆总管损伤,胆漏经充分引流是可以治愈的。本组46例因剥破胆囊及肝床时有少量慢性渗血及胆漏而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于48小时后复查B超未见明显异常而拔除。顾建萍[3]报告出血发生率为0.1% 。刘朝晖等[4]报告胆漏300mL/d以下有腹膜炎体征者也不需手术治疗,经充分引流可治愈。尽管LC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其手术并发症仍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且其并发症的严重性、危害性较大[1]。因此我们认为解剖胆囊及胆囊三角是LC成功的关键,解剖困难是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果断中转开腹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手术失败。此外,术前交代好病情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叶辉,季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 (1):51-52.
[2] 冯来运,周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三角分离困难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2):159-160.
[3] 顾建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3):214-215.
[4] 刘朝晖,候小龙,朱智辉,等.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处理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