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并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0例
发表时间:2010-07-14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陈金明 陈吉林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胆囊 胆囊管 胆总管 取石
据文献报道,胆囊及胆总管内均有结石者占11.0%(不含肝内胆管结石),且胆总管内结石多为继发者[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胆总管常规放置T管,但T管应用相关的并发症高达15.3%[2]。并且带管时间较长,患者住院时间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对20例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4~69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其中伴胆总管扩张者14例(胆总管内径>8mm),胆总管内单发结石16例,2~3枚结石4例。结石最大径1.2cm。术前伴轻度黄疸者8例。全部病例术前无急性胰腺炎及急性胆管炎病史。
1.2 手术方法
剖腹后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首先钳夹并切断胆囊动脉,断端结扎。然后游离胆囊管,使其长度足够手术操作时,于胆囊管近胆囊颈部切开其前壁(不切开胆总管),用弯血管钳及胆道探子扩张胆囊管(不包括胆囊管内径过细或已闭塞者)。用外径5mm的纤维胆道镜(OLYMPUSP—20)经胆囊管伸入至胆总管内观察,并用网篮套取结石;待取净胆总管内结石后,用手在胆总管外辅助使胆道镜前端弯曲部伸入肝总管内探查,以排除术中小结石上漂至肝总管内。拔除胆道镜后,于术中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作者曾施行12例胆管造影,结果均阴性),以进一步确诊已取净结石,并明确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
2 结果
本组全部痊愈出院。开腹手术者平均住院8~12d;术后无并发症。16例随访6~8个月,无复发结石及残留结石。
3 讨论
100多年来,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作为经典术式。T管在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处理、胆管狭窄的预防、保证胆总管良好愈合、感染胆汁的引流、胆道减压防止胆漏等方面有肯定的作用。但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T管引流也有一定的固有弊端:如胆汁大量丢失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食欲不振;胃肠动力障碍;T管压迫所致胆管壁缺血性坏死;T管刺激胆管壁致胆管增生狭窄;T管引起胆道出血或腹腔内粘连;T管滑脱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拔管时可能发生出血、胆漏以及窦道等并发症[3~5]。而作者施行的手术经胆囊管取出胆总管结石,因不切开胆总管,故可避免胆管内置放T管。本手术仅适合胆囊结石伴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且有严格的适应证。继发胆总管结石的诊断:(1)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对既往多次B超提示单纯胆囊结石的患者,近期B超提示合并胆总管内1~2枚结石。(2)胆总管内结石与胆囊结石的大小、形状基本一致。(3)患者于近期出现黄疸之前曾有过胆绞痛病史。(4)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提示胆管结石位于胆总管内,而非肝内胆管及肝总管。(5)胆总管内结石<1.5cm。注意上述几点,可较为容易地判别胆总管内结石系近期继发者,因而胆道镜取出结石后再经胆囊管行胆管造影也很重要,可明确有无胆管残留结石及确诊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以排除乳头狭窄及其它病变。当然术中胆道镜能通过乳头部则不需要再行造影。对于不能经胆囊管完成胆总管取石者,再行切开胆总管取石。对于同类患者伴有重度梗阻性黄疸及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者,作者认为不适合用此法治疗,因此类患者经T管引流胆汁对于肝功能恢复及胰腺的修复较为有利。
总之,对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1~362.
2 高静涛,秦建伟,袁克文,等.腹腔镜胆管切开1期缝合及胆囊管导管的联合应用.肝胆外科杂志,2007,15(2):124~126.
3 马跃美,史念珂,马晓娟,等.胆总管探查后内置鼻胆管与T管的比较研究.局部手术学杂志,2004,12(4):237~239.
4 张凯,潘一明,周建新.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杂志,2002,10(2):110~111.
5 陈汝福,王捷.胆道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