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腰骶部骨转移漏诊误治1例
发表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845次
作者:武欣,金春亭,李秀娟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肝癌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7岁,主因腰部疼痛,向右下肢放射,感觉麻木致不能行走于2006年2月入院治疗。查体体质消瘦,腰4、5椎体棘突旁有明显压痛、叩击痛,以右侧显著,并向右大小腿后外侧放射;腰椎因疼痛屈伸受限。辅助检查:X线片显示:腰1~5椎体明显退行性变,骨质增生,腰5椎体向前滑脱1/3;骶椎椎体向后滑脱1/3左右,腰3、4椎间盘向前膨出,相应平面显示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明显,椎体及小关节处可见增生性改变,并可见囊性低密度影。临床诊断:1.L5、S1椎体滑脱;2.L5、S1椎间盘突出症;3.L3~4椎间盘膨出;4.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于2006年3月 1日行L5~S1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体复位内固定术。术中见腰5椎体及双侧椎板明显骨质疏松。患者于术后19d出院。出院后腰部及下肢疼痛呈进行性加重。2006年6月,患者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CT检查,影像显示腰5椎体及附件、骶椎及双侧髂骨见多发骨质破坏区,并见软组织破坏影。患者于2006年6月30日再次于原医院行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术后椎弓钉内固定取出术,术后12d出院。出院后,疼痛症状仍未减轻并出现无明显诱因右下肢骨折。患者身体状况持续变差,于2006年8月13日死亡。
尸检见腰5、骶1椎体(原手术部位)有骨质破坏区;右股骨小转子下方骨折,并见骨质破坏。双肺切面见散在灰白色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色灰白,质硬;肝脏切面见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10余个,直径0.5~3cm。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广泛转移至肺、腰椎及股骨。
2 讨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特别是脊柱、腰骶部骨转移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有报道称恶性肿瘤患者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甚至高达70%[1],临床上也时有漏诊的问题发生。腰骶部骨转移瘤早期症状,多是腰痛或腰骶部痛,并向双下肢放散。如果中年以上的病人出现顽固的腰背痛,并呈局限性进行性加重,局部有压痛或叩痛,对症处理无效的,应警惕骨转移瘤;尤其中年以上因轻微外力致骨折时,更应高度重视。作者认为,为提高骨转移瘤诊断的准确率,防止漏诊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提高对骨转移瘤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骨转移瘤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询问病史一定要仔细、全面;对以往有恶性肿瘤病史,特别是有肺、肝、乳腺、胃肠道、甲状腺、前列腺肿瘤病史者,更应如此。2.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对于诊断骨转移瘤大有帮助。骨转移瘤的患者多为静息痛,患处有骨突压痛、叩击痛。如果中老年人无明显外伤便发生骨折的应警惕骨转移瘤的发生。可疑患者可检查血沉、血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对于骨转移瘤的检出有临床意义[2]。3.重视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其表现常为骨质疏松、溶骨性或硬化性改变,脊柱骨转移瘤以椎弓根消失和椎体塌陷较常见,Boland等认为椎体的扁平压缩比楔形变更有意义[1]。但有时X线片质量差,看不出细微变化,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不利。所以,怀疑骨质有转移瘤一定要摄一张病灶部位高质量的X线片,定位应准确或照片范围要广些。CT对于椎体破坏及椎旁、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往往显示较清楚,但当病变较小时可为阴性;且CT很难定位瞄准哪一个椎体,当CT扫描层距较宽时易漏诊。有条件时,要行MRI检查。近年来有报道MRI诊断骨转移瘤非常灵敏,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循环转移至骨中先侵犯骨髓,而骨髓中脂肪与含水量较多的转移灶有很强的对比,因此可直接发现转移灶[3]。MRI检查可提供X线平片、CT所不能达到的无创性诊断,它的诊断准确性最高。4.重视病理检查。本病例,术中已发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如取部分标本送病理检查,可能会早期检查出转移肿瘤。所以,对于有特殊症状体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一定要做进一步检查,如高质量的X线片、CT、MRI等,直至最后诊断清楚,避免出现漏诊。
【参考文献】 1 黄海明.上尿路梗阻并发肾积脓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01,17(7):549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占全.输尿管肾镜治疗梗阻性脓肾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02,18(12):112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