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外伤后发现胰腺类癌1例

发表时间:2010-03-11  浏览次数:560次

作者:周京高 方仁桂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浙江 淳安 311700       【关键词】  胰腺类癌      笔者于2007年因1例腹部刀外伤行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胰腺类癌,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0岁。因腹部刀刺伤2 h入院。入院时见上腹部偏右侧有一约3.0 cm大小伤口,可见大网膜溢出。入院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伤道由肝右叶前缘斜向内下,穿过胃大弯下缘,斜行横断胰腺体尾部,至左肾上极。术中给予肝脏、左肾破裂修补,胰腺体尾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意外发现胰腺标本内有一直径约0.5 cm大小病灶,组织学符合类癌表现。追问病史,并未发现类癌综合征表现及有关自觉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测:CEA <0.5 ng/ml,CA19?鄄9 5.17 U/ml,C反应蛋白 33 mg/L,血5?鄄HA、尿HIAA正常。

      2  讨论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是一类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故最近有学者建议将类癌更名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类癌一般来源于中胚层及外胚层组织,主要来源于外胚层组织,多发生于胃肠道,以阑尾最为常见,其次为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及上段空肠,其他如胰腺、肺及胸腺等来源则极为少见。类癌肿瘤很少有症状,故不易诊断。其典型表现为类癌综合征,但其发生率很低,仅1.6%,而且几乎都出现于有肝转移的病例。当出现类癌综合征时应高度警惕,此时诊断并不困难。对于早期病例,临床可以通过对5?鄄HA、HIAA、血管舒缓素、组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检测来判断有无类癌综合征。类癌约85%发生在胃肠道,对可疑病例亦可以通过一些影像学和介入检查来获得诊断。对于类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疗效则与肿瘤部位、大小、分期及浸润程度有关。但象该患者,病灶位于胰腺,直径只有0.5 cm大小,临床无任何表现,即使给予CT或MRI检查也难以得到正确诊断。结合该患者的诊治,笔者认为,对于外伤患者,应全面仔细地探查,不能只满足于发现的外伤,而且对于切除的标本也应仔细探查,防止漏诊。随访无肿瘤复发。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