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α1对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发表时间:2012-03-09 浏览次数:576次
作者:王志海,陈颖 作者单位: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湛江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8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胸腺肽α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并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胸腺肽α1治疗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而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恢复显著(P〈0.05)。结论:胸腺肽α1对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 胸腺肽α1,脑梗死,院内获得性肺炎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thymosin alpha1 on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ymosin alpha 1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the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e incidence rate of sonocomial pneumon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and the level of CRP and WBC coun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ymosin alpha 1 group (P〈0.05). Conclusions: Thymosin alpha1 can prevent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from nosocomial pneumonia.
[KEY WORDS] Thymosin alpha1; Cerebral infarction; Nosocomial pneumonia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其重要的并发症,合并肺部感染的脑梗死患者死亡率[1]及残疾的水平[2]远高于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为探讨免疫调节剂胸腺肽α1对脑梗死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胸腺肽α1对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29例进行预防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58例,于7 h~2 d内发病,经CT或MRI证实均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随机分为2组:胸腺肽α1治疗组(A组),共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8.0±12.1)岁;常规治疗组(B组)共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7.7±13.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患者人数、停留胃管人数、格拉斯哥(GCS)评分以及Barthel(BI)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气管插管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及肿瘤患者。表1 两组病人基础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胸腺肽α1治疗组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自入院当天开始给予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日达仙注射剂,赛生公司)针剂,每次1.6 mg,隔日一次,共14 d。两组均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胸腺肽α1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于入院当天、住院第7 d、住院第14 d空腹取静脉血4 mL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等项目检查。
1.4 判断标准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患者入院48 h后发病,出现咳嗽、咳痰或咳痰性质改变,并有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与入院时X线检查比较,显示新的炎性病变,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病原体,或有组织病理学证据。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与B组比较,A组住院7 d、14 d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7 d,A组WBC计数及CRP浓度较B组改善不明显,住院14 d A组改善较B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WBC, CRP浓度及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尤其是较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常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但是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会增加细菌耐药机会及院内感染机会[3,4]。因此,寻求抗生素以外的预防感染途径尤为必要。
近年来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脑卒中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能抑制快速持久的细胞免疫反应[5],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计数以及CD4+/CD8+比值,升高CD8+T细胞计数。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迅速减少,对淋巴细胞INF-r产生抑制,且已有感染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明显[6]。这可能是由于在脑梗死早期患者血浆糖皮质激素及NE水平增高,心律失常的高发生率也常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免疫器官受广泛交感神经支配,且大部分免疫细胞表面表达肾上腺素能受体,因此交感神经激活可致免疫系统发生改变。
胸腺肽α1是人工合成的高纯度乙酰化的小分子多肽,是胸腺肽提取物第V组分中最具免疫活性的成分[7],其调节机体免疫力的机制为:(1)诱导和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胸腺肽α1可促进胸腺内的骨髓干细胞转化为T淋巴细胞,并进一步分化为T细胞不同的功能亚群;(2)减少T细胞调亡;(3)在肿瘤坏死因子α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下,胸腺肽α1可促进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分化并增强其功能,而DC直接影响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8];(4)刺激干细胞增殖并增加NK细胞、CD4+、CD8+T细胞的产生。由此胸腺肽α1能有效地对抗脑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有效恢复机体免疫防护作用。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及早使用胸腺肽α1可以减少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WBC是一个感染、炎症反应的指标,当出现感染、炎症时,WBC数量升高;当感染、炎症得到控制时,WBC数量则下降或正常。CRP是人血清中主要的急性期反应物,在感染与组织损伤时其血清水平可快速升高。它是反应局部及全身炎症的炎性标志物,其浓度可反应体内炎症的活动程度。在我们研究中发现,两组患者的WBC、CRP在第7 d时均较前升高,这与患者处脑水肿高峰期,机体处应激状态及机体炎症反应有关,但胸腺肽α1治疗组升高幅度较常规治疗组少;而在第14 d,胸腺肽α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WBC、CRP下降的幅度更大,这表明胸腺肽α1治疗组患者感染及炎症反应程度较轻。
【参考文献】
1 Katzan IL ,Cebul RD ,Husak SH.The effect of pneumonia on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stroke[J]. Neurology, 2003,60: 620-625.
2 Ovbiagele B,Hills NK,Saver JL. For the California acute stroke prototype registry investigators. Frequency and determinants of pneumon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during stroke hospitalization[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06, 15:209-213.
3 石娜,徐卫,薜利霞,等.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6):972-973.
4 邓玉丽,林小菊.老年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78-2879.
5 Prass K ,Braun JS ,Dirnagl U ,et al. Stroke Propagates bacterial aspiration to pneumonia in a model of cerebral ischemia[J]. Stroke, 2006, 37(10): 2607-2612.
6 Klehmet J, Harms H, Richter M, et al. Stroke-induced immunodpression and post-stroke infections:lessons from the preventive antibacterial therapy in stroke trial[J]. Neuroscience,158(2009):1184-1193.
7 王振巍,连俊彦.胸腺肽-α1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328-329.
8 钟国成,郭宁.增强树突状细胞抗原呈递功能的新进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20(2):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