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颅脑创伤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6-27 浏览次数:402次
作者:吴剑涓 作者单位:300060 天津市环湖医院药剂科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我院从2002年起将泮托拉唑用于重症颅脑创伤引起应激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急症收入院的颅脑创伤患者中选择210例,其中男157例,女53例;年龄21~73岁。所有患者病程中胃内容物均出现不同量的咖啡色物质,实验室检查潜血++以上,其中黑便89例,经询问家属有溃疡史或经检查肝肾功能不良者均不入选。
1.2 给药方法 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40 mg,每日2次静脉推注,在3~4 min推完,用药3~5 d,胃内容物中无咖啡色物质≤50 ml后改为40 mg,每日1次,至潜血转阴;对照组 西咪替丁(无锡市第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0.6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静脉滴注,用药5~7 d,胃内容物中无咖啡色物质≤50 ml后再用3 d,至潜血转阴。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2组患者胃内容物潜血状况及黑便状况,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胃内容物潜血转阴,黑便消失或大便转黄,即为止血。48 h内止血为显效,120 h内止血为有效,超过120 h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止血时间及疗效比较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止血起效迅速,止血时间较短,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中2组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
表1 2组止血时间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重症颅脑创伤后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并脑神经损伤引起的胃黏膜弥漫性糜烂和溃疡有关。在应激情况下,患者机体可产生比正常时更多的胃酸,在创伤后3~7 d胃酸分泌达高峰,这样就破坏了胃黏膜的保护因子和破坏因子之间的平衡,并使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从而进一步使胃黏膜受损。危重患者的胆汁反流也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患者的胃黏膜在应激状态下会出现广泛的糜烂和溃疡[1]。
在目前临床所用的质子泵抑制剂中,泮托拉唑为二烷氧基吡啶化合物,在中性和中度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对胃壁细胞中酸泵产生的特殊抑制作用,可逆性的抑制胃酸分泌。泮托拉唑本身是一种碱性物质,在胃壁细胞内小管的高酸环境中被浓缩转化为活性物质,抑制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和刺激性胃酸分泌[2]。泮托拉唑能阻滞质子泵的离子通道,有较强的靶特异性和器官专一性,并能提升胃液的pH值[3]。而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虽能可逆性抑制胃黏膜中壁细胞的H2受体,但我们发现持续静脉输入西咪替丁对重症颅脑创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效果不如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可能是因为西咪替丁对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胃酸分泌作用较差。而在应用西咪替丁120 h后不能很好止血的30例中,改用泮托拉唑后仍可很好的止血。由此可见泮托拉唑对于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有很好的疗效,且其副作用较少,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卫平.泮托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8302831.
2 袁耀宗,江石湖,夏璐,等.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观察.中国新药杂志,2005,14:477479.
3 李小荣,谭辉,王志明,等.泮托拉唑预防和治疗腹部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中国医师杂志,2003,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