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后外侧切口在股骨干骨折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0-11-02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 陈春波

  摘 要 通过60例股骨干骨折手术入路分析,认为后外侧入路较易暴露整个股骨干而不会碰到较大血管、神经。此切口经肌间隙进入,不破坏肌肉组织,切口暴露最好之处即为股骨干张力侧,此处有效地内固定即能控制各骨折端的移位,并能避免许多副损伤。因此,股骨干后侧切口的应用,为减少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提供了重要条件,这是一个较好的切口。

  关键词 后外侧切口;治疗股骨干骨折;应用体会

  股骨干骨折在四肢不稳定骨折中是最常规的损伤之一。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开放性骨折以及伴有血管损伤者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前外则、外侧、后外侧、后侧,其中前外侧、外侧切开最为常用。总结我院近几年60例股骨干骨折病例,深感股骨干后外侧入路对股骨干骨折治疗有许多益处,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3岁,左侧33例,右侧26例,双侧1例,60例中开放性骨折4例,合并血管损伤者1例。

  1.2 治疗方法

  此60例中,全部采用后外侧切口,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用其它内固定者未列入其中。

  2 结果

  60例中痊愈者58例,骨折对位对线好,膝关节活动好占96.6%。其中1例因钢板松动而畸形愈合,1例因开放性骨折股四头肌与股中间肌粘连,膝关节屈曲受限,占3.3%。

  3 讨论

  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提出后外侧入路适宜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基于以下几条理由。

  3.1 后外侧入路能直接暴露股骨干强力侧,内固定置于此处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从生物力学观点看,股骨干张力线是股骨颈与两髁间连线。所以,股骨干骨折其张力最大处在股骨干后外,即股骨粗线前外1cm~1.5cm处。这里应该是V形针凹处所向,自然也是钢板内固定最合适的地方。再则,在此处钻孔,不会因钻头穿破对侧皮质突然失控而损伤股动脉、动脉。股骨干解剖的标志―股骨粗线就在于术野内,看得见,摸得着便于股骨干解剖复位,减少股骨干血运损伤。复习几例不愈合、畸形愈合病例,受手术入路的限制,内固定不得不置于股骨干前侧,前外侧。它既不能有效地限制张力,反而增大了张力侧张力,使钢板折弯、松动、断裂。潜在地造就了股骨干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3.2 后外侧入路的手术体位给操作带来诸多方便,其一般采取斜俯卧、侧卧。此体位打髓针、固定钢板极方便,它不会因为操作困难,被迫多次移动患者体位,给感染可乘之机。

  3.3 后外侧入路从外侧肌间隔进入,它既不象前外侧入路要切开股间肌,并有损伤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神经肌支之虑;它又不象股外侧切口要切开股外侧肌、股中间肌,也有伤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膝上动脉之弊。它从肌间隙进,不切肌肉、创伤小、出血少、解剖清楚。

  3.4 股后外侧入路向 月国 部延伸,上可就骨折内固定,下可探查修复严重并发症 月国 动脉损伤。此探查入路的解剖关键是利用一孔隙直入 月国 窝,然后扩大之,手术简单,暴露清楚。

  3.5 股骨干后外侧入路对股中间肌、直肌、髌上囊干扰损伤小,术后外固定妥当,能使膝关节功能很快恢复正常。而造就膝关节粘连、功能明显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正是前外侧切口手术中的副产品,我科手术松解过12例膝关节粘连病人,造成原因,皆属于此。

  3.6 股骨干后侧入路较为隐蔽,瘢痕小,对于年轻人,尤其妙龄少女更具有吸引力。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