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外科学其他》

邻指动脉转位法在撕脱性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23  浏览次数:401次

  作者:章建新 应文世 周骅 胡富华 方圆 作者单位:316102 浙江省舟山广安骨伤医院手外科

  【关键词】 邻指动脉转位法 撕脱性断指再植

  近年来,各种特殊损伤类型的断指再植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以往认为撕脱性离断血管无法使用吻合,但随着显微手外科技术的提高,使很多撕脱性离断的再植获得了成功。本院自2003年以来,在撕脱性离断再植中使用血管一期移位的方法施行再植获得了成功,得到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7月至2008年3月,本院收治15例(18指)撕脱离断血管断指患者,其中男10例(13指),女5例(5指),年龄16~50岁(平均31岁)。伤因:网绳绞伤12指,砸压撕脱伤4指,机器绞伤2指。指别:拇指9指,食、中指各3指,环指2指,小指1指。离断平面:末节8指,中节6指,近节4指。15例中6例伴远端皮肤撕脱。本组病例全部合并指总血管、神经近端抽出,1例远端血管损伤。

  1.2 手术方法

  在臂丛麻醉下,上肢上气压止血带,常规进行清创后,先在离断指体探查创口处指固有血管、神经等,尤其是远端指体血管、神经情况,并把有明显损伤的动脉、神经切除,然后先行指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8倍手术显微镜下清创血管、神经,测量血管长度,然后取邻指动脉、神经转位吻合动脉、神经等。一般情况下,短缩后静脉有足够长度用于吻合,根据离断平面修复肌腱,必要时转位修复。

  2 结果

  术后,18指成活17指,另1例因远端血管损伤,术后栓塞。术后15指获得4~8个月随访,3指失访。断指均成活良好,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1], 优11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1例经过使用与适应,改变原来指的定位感觉而转为再植指感觉,余指均仍反映为转位供指感觉。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

  并非所有撕脱离断血管均可在再植中使用,一般血管腔圆而有弹性、断端清创后有血不断流出,断指侧血管腔内无明显絮状物,即可作撕脱离断血管吻合。本手术对血管近端抽出缺损者为适应证,对于血管远端抽出者禁用。对皮肤撕脱者,若较大面积,则可修成全厚皮或真皮下带血管网皮片原位回植,并适当加压包扎。对近端血管抽出较长者,应考虑邻指血管长度是否足够长。一般缺损者可用静脉移植,血管移植虽是一种修复方法,但由于存在两个吻合口且隧道长,易压迫和痉挛,增加栓塞机会。对于多指撕脱性离断,若尚有一个手指未损伤,可作邻指血管、神经、肌腱移位再植的动力源,则可选择一条件较好的断指予施行再植[2]。

  3.2 注意事项

  (1)高水平的小血管分离及吻合技术是再植成功的关键。首先在手术显微镜下耐心分离一切可供吻合的血管,然后在妥善保护血管下彻底清创,剪除污染及失活组织,镜下认真判断血管损伤情况决定取舍长度,避免清创过程中误伤条件较好的血管。 (2)尽可能多吻合静脉,避免静脉回流障碍,对于静脉缺损者需采用移植桥接等来解决。 (3)由于血管损伤严重,术后组织肿胀及炎性反应刺激也将对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者术中常规使用罂粟碱注射剂行近端动脉周围封闭和局部喷洒,术后常规使用“三抗”治疗及“甘露醇”脱水治疗,同时行断指按摩。 (4)撕脱性离断的血管损伤严重,吻合后易形成血栓,尤其是对血管内膜损伤程度的判断,即使在显微镜视下也难以明确,因此,在术中没有可靠方法判断的情况下,对撕脱性离断血管的利用要持谨慎态度。 (5)术后及时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对术后康复必不可少。本组采用了田万成等[3]提出的术中术后一体化系列功能康复措施,除了强调手术环节外,采取以下功能康复措施:再植术后2周开始轻微屈伸锻炼,4~5周去除内固定,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手指主被动屈伸锻炼,辅以康复支具及理疗以减轻局部肿胀及关节挛缩,促进再植的功能恢复。对经过上述功能康复措施后,本组仍有3例(占1/6)屈指肌腱粘连,于再植术后3~5个月行屈指肌腱松解术,术后即开始主动屈指锻炼,配合医疗体育康复措施,屈指功能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1 潘达顺,顾玉东,程国良,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130~135.

  2 程国良.特殊类型的断指再植.见: 程国良主编.手指再植与再造.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32.

  3 田万成,卢全中,范钦平,等.断指再植一体化系列功能康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18:173~17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