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1-16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赵运河,高文红,郭国志  作者单位:河南辉县市人民医院 辉县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应用

  本研究通过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2008年共收治VBI患者60例,年龄50~70岁,平均58.6岁。临床诊断标准归纳为[1]:(1)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2)伴有一种以上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如复视、面部及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呛咳等,体检时发现一种以上脑干受累的体征,如眼球震颤、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或脑神经功能障碍。有明确病因,如颈椎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排除耳源性眩晕。对照组50例为健康人。

  1.2 方法 采用丹麦CANTATA型诱发电位按国际10—20导联法将记录电极置头顶正中,参考点及置于耳垂,听刺激采用频率为10次/s交换极性的嘀嗒声,刺激强度为60dB,信号经滤波和放大,测量Ⅰ~Ⅴ波峰潜伏期(peak lateney,PL)、波间潜伏期(IPL)及Ⅰ~Ⅴ波幅,异常结果判定:(1)Ⅰ~Ⅴ波各主波PL或Ⅰ~Ⅲ、Ⅲ~Ⅴ、Ⅰ~Ⅴ各IPL大于对照组。(2)Ⅴ波与Ⅰ波波幅比(Ⅴ/Ⅰ)<1。(3)Ⅲ~Ⅴ与Ⅰ~Ⅲ IPL比(Ⅲ~Ⅴ/Ⅰ~Ⅲ)>1。(4)Ⅰ、Ⅲ、Ⅴ波分化差或未分化而造成IPL难以测量。(5)两侧PL、IPL相差>0.4mV,以上五条符合任何一条均视为异常。

  2 结果

  疾病组Ⅴ波PL、Ⅲ~Ⅴ PL、Ⅰ~Ⅴ PL及Ⅲ~Ⅴ/Ⅰ~Ⅲ比值均较对照组增大,经t检验,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BAEP检查结果(略)

  60例VBI中异常48例(80%),Ⅰ、Ⅴ波分化不良和波幅下降(52%),Ⅰ~Ⅴ IPL延长占40%,Ⅲ~Ⅴ/Ⅰ~Ⅲ>1占48%,Ⅲ~Ⅴ和Ⅰ~Ⅴ的延长分别为41%和30%。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影响神经元传导及神经传导,构成了BAEP异常的病理生理,间接反应脑缺血的程度。且脑干诱发电位各波起源及传导由耳、小脑、脑干与椎动脉供血区相吻合,对VBI研究有独特之处,本研究异常率80%。根据电生理各波起源[2],一般认为,Ⅰ波起源于听神经与耳蜗紧密相连部分;Ⅱ波起源于听神经内段及耳蜗神经段;Ⅲ波起源于脑桥下段上橄榄段,Ⅳ波与外侧红系相关;Ⅴ波起源于中脑下丘中央核团;即Ⅰ、Ⅲ、Ⅴ波分别代表听神经、脑桥下端、脑桥上段的电活动。据此认为Ⅰ~Ⅲ IPL延长提示病变在听神经及脑桥下端;Ⅲ~Ⅴ IPL延长提示脑桥中上部受到影响。脑桥下部血液供应主要由基底动脉的小脑前下动脉供应,且与椎动脉供应小脑延髓分支动脉吻合,故脑桥下部血压供应较丰富。脑桥中上部主要由脑桥动脉短旋支供应,此部分动脉多呈直角或钝角自基底动脉发出,且细小。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分支与主干管之比越小,分支角度越大,则流动阻力越大,所以发生VBI时,脑桥中上部较重,使Ⅲ~V IPL延长超过了Ⅰ~Ⅲ IPL,引起Ⅲ~Ⅴ/Ⅰ~Ⅲ>1。本研究结果提示:Ⅲ~Ⅳ/Ⅰ~Ⅲ>1是反映脑干缺血的敏感指标,在引起PL IPL异常之前就可有些异常。Ⅲ、Ⅴ波分化不良较相应PL延长或波幅下降多见。伴有耳鸣时Ⅰ波分化异常多见[34]。对波形分析显示Ⅴ波分化不良如峰顶圆钝、缺失或双峰,较相应PL延长或波幅下降多见。Ⅴ波分化不良可作为脑干功能损害的指标。

  脑干诱发电位合理应用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客观电生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 潘映福.临床诱发电位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97166.

  [3] 莫仲娟,李艳萍,李翠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与BAEP对比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8,12(1):1213.

  [4] 陶丽,刘健. 经颅多普勒和脑干听诊诱发电位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作用的对照研究[J].中华老年学杂志,2005,25(5):5255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