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0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479次

  作者:张惠芬  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内科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前脑血管病仍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形式而发病的,本文对收治的70例TIA患者的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为我科收住院患者,男51例,女19例;年龄32~81岁;其中32~40岁5例,41~50岁48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7例。颈内动脉系统5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4例。发病1~4 h内入院者36例,4~6 h 21例,6 h以上10例,>24 h 3例经反复发作数次才入院诊治。有高血压者49例,有糖尿病者3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9例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15例。首次发作入院者26例,发作2次入院者25例,2次以上者入院19例。以偏瘫形式入院者42例,瘫痪肌力在Ⅰ~Ⅱ级者30例,Ⅲ~Ⅳ级者10例,Ⅴ~级者2例,以语言障碍者5例,肢体麻木者9例,眩晕伴恶心呕吐者11例,共济失调发作2例,复视1例。以上病例均经头颅CT正实除外脑出血及脑梗死。既往吸烟者42例,饮酒者15例,烟酒均有者13例;其余13例无不良嗜好。颈动脉超声有斑块形成者37例,其中有2个以上斑块者15例,纤维蛋白原>3.5g/L者34例,高血脂20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25 mg,3 d后减至100 mg每晚1次,低分子肝素钙5 000~6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应用7 d;奥扎格雷8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入,每日1次,14 d为1疗程。对于仍不能阻止发作者,给予尿激酶80~100万U加生理盐水150 ml冲击1次。治疗期间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者均应用对症治疗,并针对患者危险因素劝其戒烟戒酒清淡饮食。

  2 结果

  经过以上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控制症状治愈出院。入院1 d能控制发作者14例占20%,3 d控制者28例占40%,7 d控制者有22例占31.4%;总有效率为91.43%。未控制症状最后形成脑梗死6例占8.57%。其中3例反复发作并超过1 d入院的患者全部发展成为脑梗死,半球梗死者3例,脑干梗死2例,小脑梗死1例。发生脑出血病1例,经止血脱水降颅压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3 讨论

  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其诊断要点是:(1)起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促进动脉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及有脑动脉粥样硬化症者。(2)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在24 h 内完全恢复。(3)常反复发作,每个患者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常按一定的血管支配区刻板的出现。(4)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1]。TIA又根据其血管支配区域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随着影像学发展TIA定义又有新的争议,自20世纪70~80年代研究发现大多数TIA 患者在60 min内,多数在30 min内缓解。>60 min完全缓解的可能性<15%[2]并建议用1 h来区分TIA和脑梗死。20世纪90年代经MRI证实超过1h的TIA可能存在脑实质损伤。CT及MRI的应用对TIA的新概念不断更新,但无论定义时间长短,TIA作为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应积极治疗。TIA只有一次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采取治疗措施[3]。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时间和方法,故对TIA的治疗是综合的—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扩张血管能解除血管痉挛是最基本的。必要时应用降纤酶、尿激酶对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及的血栓早期形成有积极的作用[4]。TIA 患者发病的基础是不容忽视的,笔者治疗的70例患者,除上述治疗外,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包括降脂降压降糖,劝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应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快。本资料中虽经上述措施干预仍最终发展成为脑梗死8例占11.4%。笔者认为TIA是同等于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只有高度重视才能挽救患者不至于发展成脑梗死,虽然TIA的定义还在争议中,但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以及人们对TIA的重视的新概念,并为提出为更好地诊治TIA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将更有效的预防可能出现的脑梗死。新的理论是实际上TIA和卒中在早期是不可能绝对区分的,而溶栓研究中心不少患者在症状持续1.5 h内已给予溶栓;严重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率在70%~90%)者尽可能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治疗[5]。为了积极治疗该病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在治疗TIA的同时又给 予静脉尿激酶溶栓,尽最大努力防止血栓形成,尤其是基层的同行更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以便更好的指导患者就医进行正规治疗,并对有危险因素者进行早期干预,而达到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主编.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99问.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8.398399.

  2 周建光.脑缺血发作概念的争议与演变.疑难病杂志,2006,5:465466.

  3 张微微.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02,4:75-77.

  4 刘佩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再认识.河北医药,1992,14:229230.

  5 李海峰,潘旭东,魏冈之,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处理的重要时机.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 39,20821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