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电生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31  浏览次数:472次

  作者:吴刚  作者单位:广西省柳州市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 目的:对神经电生理在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进行分析。方法:对所有的病患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以及肌电图的检查。结果:运动神经其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缓。结论: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多采用免疫学治疗方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口服环磷酰胺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电生理

  多灶性运动神经元病(multifocal motorneuro athy,MMN)该病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是以上肢的远端受累为主要特征,没有像呼吸肌麻痹、脑神经受累,以及感觉障碍和椎体束的特征发生,很容易被误诊成慢性巴利综合征或诸如运动神经元病之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在25~60岁,病史2~20年。其表现出来的主要临床特点为10例伴随着隐袭起病,并且进展缓慢;8例有单上肢远端处无力的病症;3例伴随着对侧上肢以及侧下肢的扩展;2例却仅限于单下肢;5例伴随有束颤的发生;6例在肢体的远端有明显的肌肉萎缩的发生;8例的腱反射呈渐渐减弱的趋势;2例表现出来的处于正常情况;10例表现出来的症状是脑神经都处于正常情况,没有发生任何感觉上的障碍以及病理特征。这些都符合了美2003年定下的关于MMN的相关判断标准[1]。

  1.2 方法:此次研究的仪器是丹迪公司所生产的keyoint电位仪对其进行检查,该仪器应当放置于屏蔽室中,并将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要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以及肌电图的检查。速度的测定以及刺激的方法均采用方波进行差强度的刺激。对于正中的神经采用的是腕部到手肘下腋点以及Erb s'点位进行一次分段的刺激;而尺神经采用的是腕部到手肘下部手肘上部腋点以及Erb s'点进行分段的刺激。CMAP的波形形态是否相似,依据结果来判定CB是否存在。CB的判定标准还是参照2003年美其电诊断医学会的标准来测定的。肌电图检测所用的是同心圆针的点极检测肌电图,上肢是对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以及骨间肌等进行检测;而下肢所要检测的是股四头肌伸趾短肌以及脊旁肌等。

  2 结果

  2.1 所测定出来的结果表明:运动神经其传导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减缓。在小组10例患者当中,总共检测出来的周围神经共计100条,出现的受累肢体神经总共有38条CB,并且都不在易受挤压的部位运动轴突,当中有10条是正中神经,14条石尺神经,8条是胫神经,总共有腓神经6条,另外在每例当中至少有1条。当中正中神经有10根,尺神经为14根,胫神经8条,腓总神经总共6条,并且每例当中至少有1根神经出现CB,都处于神经远端,其中出现的2次CB在3根正中神经以及4根尺神经处。较于上肢的CB下肢比较明显,近端比远端重,在有出现CB的38根神经当中,MCB轻度减缓者总共18根,而远端的运动潜伏期延长者6根;F波潜伏期延长以及出现率较低者为14根;其中所检测出来的SCV都属于正常值。

  2.2 其肌电图的测定结果是:有1例患者所检测出来的64块肌肉当中,有45块是受到神经控制的,其他的处于安静状态的肌肉为26块,另外21快肌肉出现纤颤点位以及正锐波。当用小力进行收缩时,有36块发生了宽时限以及高波幅运动的单位电位,能够看到巨大的点位;进行大力收缩期间,会出现单纯相以及混合相。没有受到神经支配的肌肉总共有19块,而常规的EMG没有出现异常。

  3 讨论

  每1例病患都存在着1条多处或者是多条一处的CB,并且大多都处于运动神经的远端,下肢比上肢重,其与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相互吻合。该病除了CB以外,还存在F波潜期所出现率的异常情况,这组病例当中总共有4根神经其F波的潜伏期延长或者是出现率有所降低,因为当F波传入,传出通路大多都为运动神经,F波的检测能够对发现运动神经通路之上的病变更加有利。尤其是能够检测出神经近端的异常情况,F波异常,证明病变会涉及到神经的近端和远端。有学者认为在MMN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上,要更加重视起来。在这组病例当中,检测出来的SCV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而MMN的另外一个电生理特征是:神经元几乎感觉不到受累,就算是在CB很重的混合神经中感觉到神经的传导也实属正常现象,通过此更能够对周围性神经病进行鉴别。对于MMN一级EMG来说不存在特异性。该组病例当中,受累神经支配的那些肌肉所呈现出来的神经源性并未受到改变,没有诊治的肌肉EMG都处于正常值内,尤其是在大力进行肌肉收缩时,仍旧是干扰相。节段性的CB对于MMN特征性的电生理的改变,也是诊断MMN的首要条件,而根据临床的电生理特征能够同MND相互鉴别开,使得MMN的病患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再加上电生理检测以及其反映出来的治疗效果,就会伴随着病情的好转电生理的表现也会相应改善起来[2]。

  M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而多采用免疫学治疗方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口服环磷酰胺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徐 敏,贾建平,张 津.多灶性运动神经病10例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3, 20(8): 541.

  2 王延江,李敬娥,陈 曼,等.多灶性运动神经病[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 29(5): 4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