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30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史丽娜,范学文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TIA患者30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结果 行DSA检查30例中21例(7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狭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15例(50%)。结论 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粥样硬化斑块;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TIA)为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疾病,易进展致不可逆性脑梗死。本文通过对30例TIA患者DSA检查,分析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以及TIA发作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3月31日30例TIA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男24例,女6例,年龄32-7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7例,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病史者3例,糖尿病病史4例,陈旧脑梗病史9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6例。

  1.2 临床表现:颈内动脉系统TIA 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22例。在30例患者中,3例患者为初次发病就诊,27例为既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此次症状加重,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而就诊。安静状态下发病8例,活动中起病14例,包括晨起、运动、走路、吃饭、上厕所等各种情况下发病。颈内动脉系统TIA主要出现言语欠流利、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头晕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表现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偏身感觉障碍等症状。症状发作时间:< 10min 13例,10-20min 5例,20-30min 4例, >30min 8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2h。查体可见阳性体征8例,出现病理征8例(可能与既往有陈旧脑梗病史有关),眼震1例,听力下降1例。

  1.3 相关辅助检查(见表1)

  表1 30例实验室检查结果(略)

  1.4 DSA检查方法:①常规经皮穿刺股动脉(改良seldinger法)置5F鞘,插管,分别行主动脉、双侧颈总动脉造影,再根据造影的情况决定是否行选择性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②根据临床发作类型,重点观察责任血管,常规正、侧、斜位投照。如果暴露不理想则多角度投射,判断是偏心或同心狭窄。不稳定性斑块在DSA影像上可见血管形态不规则,血管内膜高低不平,血管呈“虫蚀样”或“串珠样”改变,甚至有“龛影”存在,一般为偏心型;稳定性斑块(硬斑),DSA影像上可见斑块中间有高密度的钙化影。③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即:狭窄率(%)=(狭窄远端正常直径-最狭窄段直径)/狭窄远端正常直径,狭窄<50%为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50%[1]。

  2 结果

  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1例(70%),根据TIA发作类型及责任血管分析DSA检查结果见表2。

  表2 DSA 检查结果临床分析(略)

  注:DSA检查中所见狭窄程度分级标准,I级<25%;II级26%-50%;III级51%-75%;IV级>76%[2]

  在表2所描述中的DSA检查结果中,经B超检查提示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但DSA检查未见斑块形成1例,其它可见颅内动脉系统TIA血管痉挛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血管痉挛8例,未见明显斑块8例。

  3 讨论

  TIA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绝大多数患者能在6h内恢复,约2%患者持续时间长,但在24h内都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甚至1d发作数次,这种短暂脑缺血发作呈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性。

  TIA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本组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占56.7%,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占53.3%。TIA病因和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在此基础上引起血管痉挛、斑块脱落、血流紊乱、微栓黏附等,血小板聚集功能活跃和纤维蛋白含量过高等血液成分异常均可导致TI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引起TIA等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3]。不稳定性动脉粥样斑块多为偏心性斑块,质地软,脂质坏死核心较大。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增强可使斑块表面纤维变薄,最终导致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本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占全部患者的70%,其中不稳定斑块占60%,符合文献报道。另有研究表明,脑血管颅外段狭窄是TIA的主要原因。颈动脉斑块多发生在动脉起始段,或分叉部,在这些位置易出现血流紊乱和切应力改变,导致内膜破坏,脂质炎症介质的堆积,斑块形成。在本组病例中,颅外段粥样斑块所致狭窄共16例(76.2%),明显高于颅内段5例(23.8%),与上述结论相一致,而且狭窄程度越高,越易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易致颅内低灌注,发生TIA。在本组病例中,由于血管痉挛而引起TIA 9例,行DSA检查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但是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形成6例(66.7%),考虑与微栓子脱落刺激小动脉痉挛导致脑部分区域性缺血有关。目前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够显示对比率<1的解剖结构和显示脑血管的血流和供血情况,并能准确地发现血管病变性质、部位、狭窄程度[4],是介入治疗的评价标准,或为其他治疗提供依据。在本组病例中,颅脑CTA及MRA检查也能发现大血管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但是对于其分支及小动脉的诊断效果不佳,不如DSA明确,但对于不愿意行DSA检查的患者,CTA及MRA可以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顾平,吴丹岭,黄玉杰,等. 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分析[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1):23,44.

  [2] 李玉林,唐建武.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05833-1/R.5834.

  [3] Lowe G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cardiorascular disease : an overview[J] . Ann Periodontol, 2001,6 :1-8.

  [4] 周鹏,陆荔川,高雪梅.数字减影在脑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4,5(2):64-6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