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整形外科学》

PICC在大面积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5-30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张献珍 黄洁 作者单位: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医院外科, 广州510140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烧伤 输液疗法

  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皮肤受损面积大,体液丢失多,休克期需补充大量液体,加之感染、修复期用药时间长,故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病人体表静脉大多破坏,可供输液的静脉不多,穿刺静脉条件差。我科2000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对病人进行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6~45岁,平均2725岁。为Ⅱ~Ⅲ度烧伤,面积为28%~55%,平均365%,均为高压电击所致。

  方法:置病人仰卧位,穿刺前术者用皮尺测量置管长度(从穿刺部位至中心静脉的长度)。以肘正中静脉为例,从穿刺部位至锁骨中点,然后加测12~15 cm[1],即达上腔静脉。常规皮肤消毒,戴手套,铺洞巾,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沿穿刺针芯送外套管至静脉内2~3 cm,左小指用力压迫进入血管的外套管近端(以阻止撤出针芯后血液回流),撤出穿刺针芯,接硅胶导管,松左小指,轻轻将硅胶导管沿外套管缓慢向前送管至所需长度(边送管边观察病人情况,切不可强迫送管,以免刺激血管);撤出外套管和导丝,接肝素帽后缓慢推注 2%肝素液10 ml。将输液装置与硅胶导管尾端相连接即可输液。穿刺点按压5 min,局部消毒后纱布加压固定。穿刺口远端1 cm处用输液贴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滑脱。输液完毕后用2%肝素液行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回流致管道堵塞。穿刺口及周围皮肤用03%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1次/d,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导管有无滑脱,静脉有无条索状红、肿、硬等炎性反应;拔管时,应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前端05~10 cm行细菌培养,同时行血培养,以了解是否有感染发生。

  2结果

  8例中,1次穿刺成功7例,2次成功1例;留置导管16~65 d,平均371 d,无1例发生渗漏、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导管细菌培养及血培养均为阴性。

  3讨论

  ①PICC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造成的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②操作仅需1人独立完成,简单、安全,不需局麻、缝针。③穿刺点选择在外周静脉,穿刺较直观,其危险性小、创伤小、感染机会少,便于护理、且穿刺成功率高 。④导管留置时间长、不易脱管,不限制病人肢体活动。⑤由于导管前端已达上腔静脉位置,受外周静脉的影响小,故输液速度快,为病人短时快速补液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的通路,同时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钱火红,方国恩,滕月芳,等.改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2):74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