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烧伤创面清创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1-06-08 浏览次数:517次
作者:朴宏鹰 翟彪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朴宏鹰)
【关键词】 烧伤
自20 世纪70 年代末以来, 早期清创、切除坏死组织,根据不同部位创面要求选用血管丰富的组织瓣如皮瓣、肌皮瓣移植覆盖电损伤后创面, 已成为比较常用的创面修复方法[1-2]。但由于机体各组织电阻不同,电烧伤后血管、神经、肌肉、皮肤、骨骼等组织毁损程度和平面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肌肉坏死呈“夹心样”,多是采用肉眼观察判断组织的“死”、“活”,决定清创层次和平面,导致清创不易彻底,多次清创才能行创面覆盖。为了解决清创过程中最难判断的血管、肌肉、骨骼等组织“死”、“活”的难题, 国内外学者曾进行了多方面研究, 现综述如下。
1 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
电烧伤造成血管延伸性内膜损害, 有人提出距创缘10 厘米以外切除病变血管为安全范围。杨佩荪等[3]提出血管损伤的A、B、C三段判别法,A 段为血管壁全层坏死;B 段为血管壁部分坏死;C 段为内膜损伤段,肉眼观正常;认为需在C段再向近段延伸5 cm以上截断血管是安全的。沈祖尧[4]总结了动脉损伤早期诊断的依据包括:1)手部血循环障碍。2)肉眼观察创面深度。3)术中触诊。4)Allen氏血管试验。5)术中探查动脉有无损伤。6)部分作肱动脉造影等。以上均是通过肉眼判断的,缺乏客观的截除坏死动脉的依据。自1993年以来,使用深烧伤判断指数IDB I法和四度烧伤分类方法判断伤口的深度[5-7],取得了一定的效果[8],但其缺点是较繁琐,需熟练掌握局部的解剖知识,也缺乏直观性和客观性。近期有人用DSA技术术前判断电烧伤后血管损伤情况,有一定的帮助。Jolly BT和查长松等[9-10]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观察下肢血管发生病变后血栓形成或闭塞的病变表现,认为彩超可诊断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多普勒是下肢慢性闭塞性疾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是否能用于电烧伤血管病变的诊断,尚未见报道。
2 坏死肌肉组织的鉴别
电烧伤后肢体肌肉的坏死呈“夹心样”,坏死肌肉是否能彻底消除,是决定清创是否彻底或截肢平面的关键。既往坏死肌肉的清除依靠肉眼观察肌肉颜色、切割时有无收缩、出血来判断组织的“死”、“活”,缺乏客观性。Ch ilbert 曾报告用生物电阻抗测定技术评价电损伤程度, 认为肌肉电阻抗下降大于50%以上总伴有组织坏死,小于40%时组织存活,但该项目未获推广。Block TA[11]运用锝299 m焦磷酸盐(TC 299 m PYP)观察实验兔电烧伤肢体,发现肢体受损部位TC 299 m PYP的聚焦程度比未受伤组织多5倍;血中CPK 的平均活力为14.9×104 IU,为未受伤兔的300 倍,认为可应用TC 299 m PYP判断肌肉坏死。但临床未见获得推广的报道。
3 坏死骨骼
骨骼是人体组织中电阻最大的。因此,高压电接触性电烧伤后,骨组织表现为炭化样改变,X 线检查见局部出现缺损区,这样的骨组织应予及早清除。但对间生态的骨组织的判断,仍是采用肉眼判断法。若坏死骨截除不彻底,可加重感染而导致截肢平面的继续上延, 加大了肢体的残疾度。放射性核素锝299 m磷酸盐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但自1991年有应用上述核素对深部烧伤骨扫描进行肤浅评价以后[12],近年均只是个案的零星报道,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骨坏死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4 创面早期减压及覆盖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把创面处理列入了“急诊手术”范围,主张在全身病情允许情况下,患者入院后立即手术[8,13-14],早期探查、早期切除坏死组织、早期闭合创面,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原则。在抗休克同时,立即行筋膜、肌膜切开减压,预防肌间隙综合征的发生[15]。若休克不严重或病人能耐受急诊手术的条件,立即行急诊清创术,若深部组织如肌腱、血管、神经、骨骼等组织外露,可立即用各种皮瓣覆盖创面,皮瓣的类型包括游离皮瓣、岛状皮瓣、超薄皮瓣和其他随意皮瓣等,无论选择何种皮瓣,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修复组织提供良好的营养[8],若清创后的深部组织无外露,可采用刃厚或中厚断层皮片移植覆盖创面。争取创面早期愈合,恢复肢体的功能。
综上所述,电损伤后早期的彻底清创是十分重要的,清创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判断血管、肌肉、骨髂等组织的“死”“活”。既往学者已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均缺乏直观的、客观的和准确的清创指标,使清创往往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运用彩超、放射性核素判断组织毁损程度和平面的设想,将有可能改变上述的缺陷,清创后早期用各种组织瓣移植修复电损伤后的创面,可加速创面愈合,减少肢体残疾度,恢复肢体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常致德,沈祖尧,孙永华,等.早期切除一期皮瓣修复治疗腕部严重电烧伤[J].中华外科杂志,1983,21:140
[2]沈祖尧, 向东, 王乃佐,等.特重度腕部高压电烧伤治疗的改进[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2):115
[3]杨佩荪, 沈祖尧.电烧伤后血管早期改变的光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89,10 (3):196
[4]沈祖尧,常致德,王乃佐,等.腕部电烧伤90 例临床分析[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3):171
[5]朱志祥,张远杰,刘学源,等.深烧伤指数研究结构和机能[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3,9(5):365
[6]朱志祥,赵晓华,刘学源, 等.深烧伤指数研究,21 应用分析[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3,9(6):447
[7]Zhu Zh iXiang, Donelan M, Sheridar R1The index of deep burn injury: an analysis of 66 ext rem ity sites in 15 chi[J].dren1Burns,1997,23(1):11
[8]朱志祥,许晓光,李伟萍,等.急诊综合修复电损伤临床回顾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01,17(1):18
[9]Block TA. Elect ricburn.muscle injure and necro sis[J].Burn,1995,21(10):581
[10]查长松,赵玉华,黄月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手术前后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3):200
[11]Jo lly BT,M assarin E, P igman EC1ColorDopp lerult rasonography by emergency physicians for the diagno sis of acute deep venous th rombo sis[J]. A cad EmergM ed,1997,4(2):129
[12]刘群, 邓诗琳, 温孝恒.深部烧伤99m锝2二磷酸甲烷骨扫描评价[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1,7(4):300
[13]朱志祥.急诊清创修复电击伤20 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1988,26(8):454
[14]Zhu Zh iXiang. U rgent repair of elect rical injuries.A nalysis of 40 cases[J]. A cta Ch irurg Plast,1990,34:2
[15]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