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焦痂皮与新鲜猪皮覆盖微粒皮移植1例
发表时间:2010-01-26 浏览次数:610次
作者:张云国,左新成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50医院 烧伤整形科,河南 洛阳 471031)
【关键词】 重度烧伤;微粒皮移植;创面覆盖物
大面积深度烧伤进行微粒皮移植大多选用液氮保存异体皮、新鲜猪皮覆盖,异体皮因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传播疾病等原因受到限制,新鲜猪皮也有易于感染、成活时间短等缺点。我院近日成功救治1例总面积96%,Ⅲ度烧伤面积70%的特大面积烧伤病人,四肢切痂后同时使用焦痂皮与新鲜猪皮覆盖微粒皮,经对照观察,发现焦痂皮综合效果优于新鲜猪皮。
1 手术方法及结果
1.1 焦痂皮制备与手术方法 选择左下肢,麻醉成功后常规清创,刷洗创面,铺无菌巾单,完整切除焦痂达深筋膜层,将切下的焦痂皮平铺在手术台上,用滚轴式取皮刀平整均匀的削去部分脂肪,保留约1~2 mm 有活力的脂肪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切下的焦痂3遍,然后放入1:1 000的苯扎溴铵溶液中浸泡20 min,再放入加有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中备用。切痂创面止血、冲洗后,将头皮微粒皮均匀地涂抹于焦痂皮内面,微粒皮与焦痂皮比例为1:23,平整地回植于创面,缝合固定后厚敷料加压包扎。
1.2 新鲜猪皮制备与手术方法 选择体重约75 kg 的白色生猪,宰杀后剃毛、消毒、剥皮,用鼓式取皮机反取削去脂肪组织,加工成厚约1~1.5 mm 的大张新鲜猪皮,后期清洗、消毒、浸泡同焦痂皮制备,将头皮微粒皮涂抹猪皮内面,微粒皮与猪皮比例为1:23,平整地回植于双上肢、右下肢创面,缝合固定后厚敷料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术后第3天打开敷料暴露,见焦痂皮、新鲜猪皮与肌体贴附紧密,痂下无积液,用无光红外线灯照烤创面,翻身床经常翻身,保持创面干燥避免长时间受压。术后第1周焦痂皮深褐色,潮湿,皮革状,新鲜猪皮有光泽,弹性好。第2周焦痂皮干燥、完整,猪皮无明显变化。第3~4周焦痂皮呈黑色干痂状,仍完整,下肢背侧因受压少部分出现溶痂,溶痂处可见微粒皮融合成小片状。猪皮呈干痂状,少部分出现溶解,其下的微粒皮已生长,部分创面裸露。第5~6周新鲜猪皮大部分溶解,融合成片的微粒皮上面猪皮干性脱落,残留部分肉芽创面。焦痂皮除肢体背侧溶解脱落外,大部分痂皮仍呈完整干痂状,部分痂皮与基底分离,触之有空虚感,剪开痂皮后,下面为融合成片的微粒皮,直至术后第7~8周,仍有少部分焦痂皮未脱落,与基底组织结合紧密。全部裸露的较大的肉芽创面经过再次邮票状植皮封闭创面,较小的创面微粒皮匍行生长自行愈合。
2 讨论
2.1 传统的微粒皮覆盖物为异体皮,近年来因来源困难、加工技术要求高、液氮保存成本高、价格昂贵、排异反应、易传播疾病等原因,限制了异体皮的使用[1]。新鲜猪皮易获得,加工方便、成本低,临床使用较广泛,但较短时间即排异、溶解,使创面裸露较多。使用焦痂皮覆盖微粒皮国内外报道不多,笔者使用该方法与新鲜猪皮进行了对照观察,从排异时间、创面裸露面积、制备以及费用等方面综合评定,认为焦痂皮优于新鲜猪皮。
2.2 当烧伤深度未累及切痂平面时,切除的焦痂内面仍然存在有活力的组织,将焦痂下部分脂肪组织削除,保留一层有良好生机的皮下组织,能够保证微粒皮在焦痂覆盖下生长。焦痂皮回植后保持干燥,形成干痂,因为是自体皮,虽然皮肤全层已坏死,但排异时间长,部分痂皮可与基底建立血运,较长时间不会溶痂。本例部分焦痂2个月后仍紧密地贴附于创面,给微粒皮的生长及再次植皮赢得了时间。与新鲜猪皮相比,微粒皮能够与覆盖物有活力的组织建立血运,扩大了微粒皮的营养接触面积,提高了微粒皮的成活率。
2.3 焦痂皮覆盖微粒皮虽然效果较好,但应有一定的选择性,深Ⅲ度的创面不宜选用,否则移植后焦痂皮不易存活。切痂时间必须早,此时焦痂细菌数量少且能够保证焦痂的干燥与完整性,不可选择已溶痂或接近溶痂的创面,否则会造成手术失败。术后第3天应打开包扎暴露,在焦痂皮表面涂3%碘酊后灯烤或采用其他方法使痂皮干燥,以保证其下的微粒皮生长。
2.4 有人担心焦痂皮回植,创面的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和水肿液中的炎性介质回吸收入血对肌体造成损害作用,笔者认为:切痂后焦痂与基底的血运与淋巴循环已切断,仅靠体液的渗透进入循环,减少了毒素吸收,再者烧伤后局部有害的物质大多存在于焦痂下水肿液中,切痂时大部分水肿液已流失。随着微粒皮的成活,也能够阻断部分细菌毒素及有害物质的吸收[2]。
【参考文献】[1] 柴家科,盛志勇.进一步重视大面积深度烧伤皮肤代用品的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73-74.
[2] 陈晓武,万 里,廖旭峰,等.用自体焦痂作微粒皮移植覆盖物修复重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