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烧伤的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8 浏览次数:137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邹晓辉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新生儿烧伤在新生儿意外伤害中占很大的比例。由于新生儿呼吸、循环、血液、消化、泌尿、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发育不完善,新生儿烧伤患儿内环境紊乱较易发生且容易导致营养障碍,抵抗力下降,创 面感染及全身感染,往往因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共收治新生儿烧伤患儿8例,治愈7例,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生后6 h~22 d,平均(8.5±4)d。烧伤原因:低热烧伤3例(热水袋2例,电热瓶1例),热液烫伤4例,火焰烧伤1例。烧伤部位:头面颈部1例,上肢3例,躯干6例,下肢7例。烧伤面积6%~52%TBSA。浅Ⅱ度烧伤3例,深Ⅱ度烧伤5例,Ⅱ度Ⅲ度同时存在4例。伤后1 h~4 d入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液体治疗
轻度烧伤患儿口服补液,中重度烧伤患儿静脉补液,第一个24 h总量:Ⅱ、Ⅲ度面积×体重×2.0 ml。胶体液,电解质比例1∶1,5%葡萄糖液100 ml/(kg•d)~150 ml/(kg•d)。第二个24 h总量:Ⅱ、Ⅲ度面积×体重×1.0 ml。胶体液,电解质比例1∶1,5%葡萄糖液100 ml/(kg•d)~150 ml/(kg•d)。伤后前8 h补入总量的一半,后16 h补入其余一半。
1.2.2 控制感染
早期选用青霉素或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抗感染,后期根据血及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重症患儿每日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1.5 ml/次,1次/d,连续3 d。
1.2.3 营养支持
轻度烧伤患儿母乳或配方乳喂养,每日补充维生素C 50 mg,维生素D 400iu。中重度烧伤患儿经口喂养及胃肠道处营养。
1.2.4 创面处理
置于暖箱采用暴露或半暴露疗法,磺胺嘧啶银糊剂外敷或烧伤纳米贴包扎,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适时换药,勤翻身,避免受压,创面均自行愈合。Ⅲ度创面暴露保痂,其中1例创面感染严重,出现坏死斑,切除焦痂与坏死组织自体皮移植,3例自然脱痂形成肉芽后自体皮移植,创面均愈合。
1.3 治疗结果
本组8例患儿中7例临床治愈,1例因头面颈部烧伤死于重度吸入性损伤。
2 讨论
新生儿烧伤患儿的液体治疗要针对不同日龄新生儿体液特点制定输液计划。新生儿期的特点为总液体相对比成人多,胎龄越小体液所占比例越高。正常新生儿不同日龄液体维持量1 d~3 d 70 ml/(kg•d)~80 ml/(kg•d),4 d~7 d 90 ml/(kg•d)~120 ml/(kg•d),7 d~28 d 100 ml/(kg•d)~110 ml/(kg•d),钠和钾维持量1 mmol/(kg•d)~3 mmol/(kg•d),氯1 mmol/(kg•d)。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经补充液体自然恢复,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用碳酸氢钠纠正。监测项目包括临床表现、体重、尿量与尿比重、实验室检查等[1]。本组8例患儿中的6例经口服补液与静脉补液,均能平稳渡过体液渗出期。1例患儿伤后4 d入院,创面感染合并肺部感染,低钾血症,经抗感染,补液,监测体重,尿量,电解质等治疗内环境趋于稳定。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大脑对水盐失衡极为敏感。水份过多或钠盐过低可能发生脑水肿、惊厥等。水份过少或血钠过高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输液速度根据尿量调整。本组8例患儿未发生类似并发症。
新生儿营养需要量高,但消化代谢功能有限,营养需要量的制定要考虑新生儿的特点适当掌握。足月儿第1周所需总热能60 kcal/(kg•d)~80 kcal/(kg•d),第2周80 kcal/(kg•d)~100 kcal/(kg•d),第3周以上需100 kcal/(kg•d)~120 kcal/(kg•d)。热能来源以糖占40%~50%,脂肪30%~40%,蛋白5%~10%为宜[1]。本驵8例患儿轻症以母乳或配方乳喂养为主,中重症患儿以胃肠外营养不主,母乳或配方乳少量多餐,防止消化不良。胃肠外营养液葡萄糖剂量12/(kg•d)~14/(kg•d),蛋白质2.5 g/(kg•d)~3.3 g/(kg•d),脂肪应用主要为英脱利匹特或利保肪宁3.0 g/(kg•d)。
新生儿缺乏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仍处于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因此新生儿对很多微生物高度敏感。且由于局限感染能力差,感染易扩散,常导致肺炎、脓毒症[2]。本组中1例患儿伤后4天入院,抗感染不利致肺部感染、脓毒症。经血及创面分泌物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强化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为创面修复打下基础。
新生儿烧伤患儿耗氧量增加,代谢率显著提高,产热不足,同时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散热快,对环境温度要求高,创面易感染加深,但新生儿生长能力强,创面愈合较成人快[3]。为保护创面,本组8例患儿均置于暖箱保暖,温度33℃~34℃,相对湿度50%左右,这种环境不利于绿脓杆菌生长与繁殖,创面采用暴露与半暴露疗法,通过换药,精心护理,手术治疗,创面愈合。
本组病例在液体治疗、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创面修复等方面充分注意到了新生儿的特点,并根据不同日龄,不同烧伤程度患儿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获得了较高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97102.
[2]黄跃生.烧伤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7: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