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救治效果
发表时间:2014-08-13 浏览次数:721次
在全身关节脱位中,由于肩关节的生理特点,活动范围大受到外力多,肩关节脱位最为常见,在肩关节治疗上,手法复位目前使用得最广泛。临床中手法复位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复法、拔伸托入法、膝顶推挤法、牵引回旋法等,实质上都是以对抗牵引力为整复特点[1]。我院专门成立研究小组观察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救治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急性肩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226例,女274 例,年龄13~58岁,平均23.1岁。所有患者都有肩部旋后、内翻外伤史,左侧损伤213例,右侧损伤287例。病程5~30 min,患者外肩肿胀疼痛、淤斑、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没有肌腱、韧带完全断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排除患侧肩关节伴开放性损伤,合并心、肺、肾脏器质性疾病,正在接受溶栓治疗和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及使用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以及前抽屉实验阳性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具体方法为将患者处端坐位,将肘部弯曲90°,松弛肱二头肌,治疗医师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屈肘90°用前臂伸侧抵住患者的肘窝处,然后用力抵压,持续一段时间,达到牵引的目的,轻度外展,慢慢将上臂外旋后内收,将肘部沿胸中近中线后内旋上臂,听到响声说明完成复位。或利用杠杆原理,将肱骨头顺利通过关节囊破裂处原路返回达到复位的效果。无牵引提送法治疗肩关节脱位疗效显著,其具有利用杠杆原理逆创伤机制复位,符合创伤修复过程的自然规律,可以使脱位的损伤更加稳定,从而帮助患者顺利恢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治疗的不同标准,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分类,分为有效、好转以及无效。有效:肩关节肿痛消失,关节稳定,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肩关节疼痛有所减轻,出现轻度肿胀或淤斑,关节不够稳定,乏力酸痛现象有所改善。无效:肩关节疼痛无改善,关节不稳定。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 d、5 d、10 d采用Kofoed肩关节评分评价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总分 85分以上为优,70~85分为良,低于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160例,好转70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 92%;对照组治疗有效60例,好转120例,无效70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后3 d、5 d、10 d,观察组Kofoed肩关节评分都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全身关节脱位中,肩关节脱位发生大约占到一半左右,由于肩关节的独特解剖和生理特点,比如肱骨头大而关节盂浅小,关节囊比较松弛,肩关节的前下方较为薄弱,关节活动范围大,更加容易受到不同外力因素的影响[2]。采取脱位手法复位的方法,通过以治疗医师上臂以及身体的力量作持续牵引,外加重力的作用以及关节的弹性,相比传统的徒手牵拉牵引方法力量更加容易控制,防止粗暴牵拉造成损伤[3]。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具有单人操作简便易行的优点,并且对于力量的要求很小,不会产生力量控制不当造成的损伤,在急诊科环境中比较适用。在治疗后用三角巾固定,在固定期限内需要活动患侧的手腕和手指,解除固定后通过弯腰、捶肩、旋转等动作来达到主动锻炼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功能的效果。进行活动时需要循序渐进,可以同时配合理疗,加速关节功能的恢复。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应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救治效果较好,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4 参考文献
[1] 肖益明.148例肩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2(4):343.
[2] 燕晓宁,余光荣.肩关节不稳定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2011,5(5):457.
[3] 李作为,徐向阳.肩关节稳定性与本体感受器[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1,19(1):253.
[收稿日期:2014-05-13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