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07 浏览次数:739次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发病诱因主要为椎间盘各组成部分在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出现突出的症状,表现为腰及下肢疼痛、麻木、乏力,部分患者可引起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1]。对于单阶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多见,在系统保守治疗无效前提下可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已达成共识,手术简单有效,术后效果好。但由多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症因其存在病理生理改变方面及生物力学变化方面远较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复杂,它的治疗方法目前医学界尚未得出统一定论。笔者便针对这一问题,对24例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的24例对象均为我院自2010年10 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男 17例,女7例;年龄55~67岁,平均(60.7±2.3)岁;病程7个月~31年。术前保守治疗失败。观察术前所做的影像学检查发现,24例患者的病变范围分别包括16例2节段突出,6例3节段突出以及2例患者3节段以上突出。24例患者术前临床症状表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疼并且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的情况,经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选择该方式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对于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24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均采取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通过腰椎X-ray、腰椎间盘CT、腰椎MRI影像检查确诊出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有明确的责任椎间盘,术前备血,必要时术中使用血液回收系统。手术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体位,胸腹垫枕悬空减少术中出血,并对其行术前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突出节段进行标记定位。根据术前对其影像标记出来的突出节段进行手术切口中点进行手术,对于棘突以及病变节段处的上下椎板关节进行常规暴露以确保C型臂能够准确地进行X线机定位。在对患者的病变节段位置加以确定之后,显露需要打钉固定节段的上关节突外侧缘与横突平分线交点,逐一将椎弓根螺钉置入。经透视满意后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硬膜,对于小关节增生、内聚,给予内侧部分切除,并践行神经根管减压,彻底使受压神经根松解;操作过程中要仔细、认真,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神经根或导致硬膜撕裂,完毕后行椎间盘切除,尽量咬除椎间隙内的椎间盘,再用绞刀进行上下椎体软骨终板及残存椎间盘一同清除,终板清除要达到椎体面少量渗血,为椎间植骨创造良好的植骨床,保证椎间植骨术后植骨融合。本组均选用单枚Cage置入椎间隙植骨融合,位置尽量放置在正中, Cage内植骨填充骨为咬除的棘突及小关节松质骨为主。同时将负压引流管留置其中逐层对其进行严密缝合。术后对患者症状消除情况记录并于出院后分别对其进行术前原有症状进行回访。
2 结果
根据对本次试验研究的24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情况来看,经过腰椎后路减压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以及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后,术后麻醉消退后患者腰疼以及下肢疼痛等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术前患者的疼痛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术后疾病治疗情况来看,痊愈患者有17例,在患者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70.83%,病情有所好转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比例为16.67%,另外有3例患者手术无效,在患者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2.50%,其中8 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症状消除。将痊愈和有效评定为手术有效,则本次试验研究中通过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盘切除加cage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效果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7.5%。
3 讨论
3.1 手术治疗:对于多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的手术治疗,术前需明确责任椎间盘,明确是否存在腰椎管狭窄或腰椎滑脱。如果单纯行开窗髓核摘除,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可缓解,但远期可能引起邻近已突出椎间盘在进一步退变的基础发生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疼痛症状,如多节段均行开窗髓核摘除,必要时部分小关节切除,术后有存在脊柱不稳可能,加重脊柱退变,因此临床上给予腰椎固定融合,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腰椎融合还存在颇多争议[2]。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重点在于将其神经压迫解除,因而需要在患病初期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从而使受压迫神经得以尽快抢救,以免病情得以恶化蔓延[3]。本组手术治疗中因考虑到单纯行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不能有效达到彻底的椎管减压和扩大神经根管及侧隐窝以及松解神经根,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在本次试验研究中,有3例3段关节发生突出性病变且为跳跃型病变,其术前表现症状为双侧下肢瘫痪,其影像学检查资料显示为L3~4以及L2~3相继出现脱离髓核组织的状态,经过腰椎后路减压合并椎间融合植骨融合技术以及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加以治疗从而使脱落的关节得以复位。3例患者术后情况显示稳定,根据对其所做的术后回访记录来看,2例患者术后能够借助双拐行走,基本生活能够自理,另外1例患者术后下肢活动功能恢复较好,能过独自进行短途行走。
3.2 治疗效果:同传统的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手术方式所不同的是,本次试验研究所用到的腰椎后路减压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方式通过将突出部分的全椎板切除并对其进行椎间植骨或者锥间填充的方式加以融合。考虑到将突出部位的椎板切除后患者上腰椎处于不稳的状态,因而通过钉棒系统对其内部做进一步地固定。综上所述,通过腰椎后路减压合并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和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既将突出椎板进行切除从而解救了受压迫神经又通过椎间植骨对其加以融合并通过内固定的方式解决了上腰椎不稳定的状况,从而显著提高了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黄东永,吴利民,曾思平,等.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1,11(2):129.
[2] 郑晓勇,侯树勋,李 利,等.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3):1782.
[3] 湛梅圣,张建平,王万垠,等.钉棒系统后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1):62.
[收稿日期:2014-05-16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