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异丙酚复合液在骨科下肢麻醉前镇痛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04 浏览次数:621次
目前国内下肢骨折手术常采用椎管内麻醉,尤其是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的迅速起效和硬膜外完善的术后镇痛,使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但在搬运和摆放屈曲侧卧麻醉体位时患者疼痛明显甚至影响配合,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探讨在麻醉前改变体位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对此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08—2011-调在我院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88例,其中男46例,女绲例,年龄18~85岁,平均63.5岁;ASAI~Ⅲ级。其中胫骨平台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骨折18例,股骨粗隆骨折笏例,股骨颈骨折10例。所有患者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过敏史。部分中老年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经较充分的术前准各评估可进行手术治疗。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操作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O5),见表1。
1.2方法
1.2.1镇痛方法患者无术前用药,常规严格准备麻醉机呼吸回路、气管插管器具、麻黄素30mg/51111和阿托品0.5mg/5nlt。人手术室后充分鼻导管吸氧,使经皮血氧饱和度(Sp02)维持在%%△OO%,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补充羟乙基淀粉⒛0/0,5氯化钠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生产),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协0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A-⒛00TM型,美国ASPECT医学系统公司生产)、VAS评分。观察组缓慢静脉注射适量的异丙酚复合液使患者达到入睡,BIS值处于45~55,呼之无应答状态。助手协同在平板推车上摆放麻醉体位,患肢向下,即于腰2/3或腰3/4椎间隙行一点法腰硬联合穿刺,脑脊液流出回抽通畅,匀速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3.0ml,退出细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并妥善固定。随后平移至手术台,进行下阶段操作,包括麻醉维持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处理。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余操作相同。为增加可比性,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组高年资麻醉医生进行,整个过程限于5~10min内,操作超过时限或操作时已清醒疼痛的病例均予摒除,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1.2.2镇痛液配伍采用异丙酚200mg+芬太尼0.1mg+利多卡因50mg,异丙酚的浓度在0.85%。
1.2.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1)、给药后(△)、摆麻醉体位时(T3)、麻醉后平移手术床时(T+)的HR、MAP、Sp02、RR、B⒙及VAS评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均数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各项指标均能维持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只有观察组个别患者在T2时Sp02一过性下降,经吸氧后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s)。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对照组在T3时伴有血压升高,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两组的BIS、VAS评分在T2、T3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1)。
2.2两组患者麻醉手术后随访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100%(44/44),对照组绣%(20抑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
3讨论
绝大部分下肢手术可在椎管内麻醉下完成凹,骨折患者麻醉前搬运和摆放麻醉体位会引起剧烈疼痛,加重患者精神和躯体双重打击,不同程度影响机体各系统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尤其由于骨科手术老年患者较多,往往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正确处理控制围术期疼痛,可有效减少患者不必要痛苦,减少伤害性刺激,避免患者躯体、心理、认知及内分泌的不良影响,加速患者功能恢复[3]。随着医学理念的发展和患者要求提高,在舒适和无痛状态下接受医疗全过程被推崇。以往对于术后镇痛的临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相当成效,但采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阿片类、氯胺酮等药物超前镇痛经临床证实难以完全镇痛和消除恐惧心理[4]。
目前,异丙酚-芬太尼复合广泛用于胃肠镜检查和人工流产术,在专业的麻醉医师使用下,加强监护和准各抢救药品器具的前提下,其安全性是有保证的[5]。由于异丙酚对静脉的刺激较强,多数会引起注射痛。芬太尼单纯注射会引起胸壁肌强直而出现呛咳。
诸多文章报道利多卡因能有效减轻或消除异丙酚的注射痛[6].笔者将3者混合,既有效减少或避免异丙酚注射痛,又稀释芬太尼间接减慢推注速度避免出现呛咳[7-8]。在药剂科临床药学实验室理化稳定性分析前提下,应用于临床观察。
在使用0.85%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后,对患者呼吸的抑制明显减弱,术前和术中呼吸变化不明显,Sp02也无明显变化,使麻醉的安全性大大提高[9]。经过大量临床资料分析,合适的镇静程度BIS值处于44-45,笔者静脉推注异丙酚-芬太尼-利多卡因复合液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其BIS值均处于45-55。此时异丙酚使用剂量在1.5~2.5mg/kg,芬太尼使用剂量在0.8△u酽kg,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在0.3~0.5m酽kg,患者生命体征在使用药物前后比较,仅个别患者跏02一过性降低和心率减慢,经吸氧和使用阿托品纠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O5)。对照组在操作过程中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VA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患者满意度比观察组低。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因为此种麻醉安全性高,就放松警惕。因为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老年居多,心肺功能减退,药物酌情减量,缓慢注药前提下,仍需要备好这种常规的急救药品和设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