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10 浏览次数:608次
在四肢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在儿童中发生率最高,占儿童肘部损伤的50%~70%[1]。对于移位严重、有明显肿胀、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无效、伴神经血管损伤等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时,常需通过手术进行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常见治疗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等。我院在对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42例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4~53岁,平均(26.7±15.6)岁;在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中,左侧为19例,右侧为23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29例,其中尺偏型17例,桡偏型12例,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13例,其中尺偏型为10例,桡偏型为3例;合并桡神经损伤2例,粉碎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4例。伤后就诊时间为1 h~5 d,平均为42 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3例,跌伤18例,高空坠物撞击4例,其他伤7例。
1.2方法
1.2.1确定手术时间:在肱骨下端背侧肱三头肌是其重要遮挡物[2],其厚度对肌肉牵开范围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手术前应对肌肉组织中有严重肿胀发生前,或经悬吊处理3~5 d后展开手术。
1.2.2术前准备工作:对于6岁以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同时还应展开基础麻醉,对于6岁及6岁以上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单纯使用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处理即可。所有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屈曲并置于患者胸前,对骨折伤口展开基础消毒与清理工作。
1.2.3手术治疗:在患者肘关节外侧进行切口,切口长度以4~5 cm为宜,切口起自肱骨髁上部3 cm,从关节外侧髁上嵴经过直至肱骨外髁下部位置,进行逐层切开,缓慢分离三头肌外侧和肱桡肌入路间隙,在切口至肱三头肌处时不可将肱三头肌切断,而应朝后尺侧移开,最终移动到患者骨折部位,利用食指对患者肱骨髁骨折部位进行触摸,从而对骨折情况及周围的组织情况进行准确掌握;借助手术钳辅助将肱骨髁上骨折近端予以彻底暴露,并对肱骨髁上骨折位置进行有效清理;待清理工作完成后将手术钳取出,在取手术钳时要注意手术人员应一手对患者肘关节加以扶持,用另一只手手指伸入到骨折近端,将拇指置于患者骨折处外部,之后利用骨折复位手法为肱骨髁上骨折患肢展开骨折复位。在这一过程中,手术人员应协助患者伤肢保持稳定,以便为骨折顺利而准确的复位提供保证。待复位完成后,在患肢皮肤处用1枚克氏针穿入患肢肱骨小头和肱骨外髁交界位置的外侧,取斜行向上方向向内侧穿入,经患者骨折线直至患肢肱骨髁上骨折近端,在骨皮质内侧将克氏针引出;利用钢丝在克氏针针尾穿过,以便对关节外侧加以固定,并对固定处理的骨折部位进行检查,确保骨折处固定无松动、移位等问题出现,之后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在伤口下设引流管,对切口展开缝合处理并给予止血处理。完成手术后24~72 h将引流管取出,同时患者可展开适度的肘关节功能性锻炼。待患者骨折完全愈合后,才可将克氏针拔除。
1.3疗效判定:以Flynn评定标准为依据可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优:患者骨折部位彻底愈合,关节功能范围超过110°,无肘关节畸形症状发生;良:患者的骨折部位彻底愈合,关节功能范围屈曲为100°、伸直为0°,无肘关节畸形症状发生;可:患者骨折部位彻底愈合,关节功能范围屈曲为80°、伸直为0°,无肘关节畸形症状发生;差:患者骨折部位彻底愈合,关节功能范围未达到40°,肘关节伴有畸形现象,或者伴有关节僵硬现象,或者伴有骨化性肌炎症状。
2结果
2.1临床疗效: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对42例患者展开1~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年。根据Flynn评定标准,在42例患者中,优38例(90.48%),良3例(7.14%),可1例(2.38%),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62%(41/42)。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均未出现针道感染与伤口感染问题发生,其中4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可正常活动,肘关节已恢复如常,可随意进行灵活伸屈,其功能活动中屈为115°,伸为35°。有1例患者活动稍有阻滞,尚未恢复正常活动。
3讨论
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治疗,主要目的是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固定,避免各种并发症出现,同时对上肢运动功能加以恢复,且取得满意外观。为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上肢达到解剖复位,对于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较为困难的伴血管神经损伤骨折、开放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应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3]。传统治疗中对肱骨髁上骨折展开治疗时,所用治疗方法常为后侧切口治疗,这一治疗方式常会对肱三头肌连续性造成损害,出血较多,对机体正常伸肘装置功能发挥有重大阻碍,且在手术完成后常会引发鹰嘴窝内瘢痕粘连及关节囊挛缩等并发症,对肘关节屈伸活动有较大阻碍。从肘关节外侧通过小切口形成入路,不会引起过多出血,给患者造成创伤较小,且能将骨折骨前侧、外侧加以充分显露,如果需要对桡神经损伤展开探查,也可使用这一切口展开,因此,操作起来极为简便,手术过程所需时间较短,同时不会对腱下滑囊和肘关节囊造成破坏,能够大大降低手术后瘢痕增生即关节囊挛缩发生几率,对肘关节伸屈功能恢复极为有利。我院在对收治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展开治疗,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后对42例患者展开1~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年。根据Flynn评定标准,4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62%(41/42)。所有患者均无术后感染发生。充分说明,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关节外侧小切口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大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吴雪晖,何清义.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外科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9):861.
[2]高红兵,吴涛.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08,21(2):113.
[3]黄坚汉.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00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