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骨外科学》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10  浏览次数:623次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1]。对其的治疗,主要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为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就我院保守及小骨窗开颅术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其中58例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为(7.3±2.0)分,血肿量(52±13)ml。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的患者入院后通过CT确定血肿位置,评估血肿量,对于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标记好血肿的位置,以便准确入路。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改善脑循环、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试验组:给予全身麻醉,以血肿外层离颅骨内板最近点为手术入路,做长直切口,并通过颅骨钻孔将颅骨钻孔呈“品”字形,同时将骨窗扩大至3 cm左右。清理术野血液后以“十字”形切开硬脑膜,观察并选择血管较少的区域进行穿刺,当刺针穿刺血肿后抽取部分血肿液以便降压。再切开皮层进入血肿腔,通过冷光源吸引器由浅入深进行边吸血肿边止血。对于小血块可在脑压降低时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进行排除。完成后检查有无出血点,用止血纱布和明胶海绵贴于血肿腔壁,留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5 d,引流2~4 d拔除。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存活及死亡率,对两组存活的患者,治疗后90 d通过ADL评定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1.4生活能力评定标准:1级:可独立完成日常生活;2级:需家人帮助下活动;3级:需大量帮助才可完成活动;4级:无活动能力;5级:植物生存。

2结果

2.1两组生存率比较:对照组存活33例,死亡17例,存活率为66%,试验组存活44例,死亡6例存活率为88%(P<0.05)。

2.2两组存活者生活能力比较:试验组存活者生活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长期的高压状态下小血管的内弹力层断裂,高血压的冲击可引起脑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样变性,导致血管的张力改变而在局部薄弱处膨出而形成微动脉瘤,这些微动脉瘤被临床认为是导致脑出血最危险的因素。同时长期高血压的结果使脑内小动脉内膜水肿,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包括脂质可沉淀于血管壁,而高血压对动脉血管壁的长期施压可引起血管壁出现退行性变,导致小动脉出现透明脂肪样变、纤维蛋白样坏死,从而发生动脉血管壁结构的破坏而发生脑出血[2]。高血压脑出血以往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一般在治疗无效后才考虑外科手术,而此刻已过了手术最佳时期,加之患者自身免疫力不断下降,无形中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及术后并发症。通过大量研究证实,颅内血肿会刺激脑组织而引发周围组织坏死或水肿,同时还会影响局部及远部血运及代谢。基于此,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不仅要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还需及时尽早的清除血肿以便神经功能的恢复。为达到此目的,外科手术成为首先。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选择何种手术,如何以最小的创伤最有效地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是临床及患者共同的需求。小骨窗开颅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于体质弱、身体素质查的患者同样适用。手术是在直视下进行,能够提高穿刺的准确性,不仅降低了对其他组织的损伤,同时可迅速有效地吸除部分血肿达到快速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减少血肿对其他脑组织的损伤,降低血肿或坏死的发生率[3]。

而后的大面积血肿清除能够达到边止血边清除的效果,减少了出血量,术中因而无需输血,减少了手术费用。本组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因而可见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充分证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好。

4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8.

[2]孙伟.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56.

[3]张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0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